【文/518智能装备在线记者郝瑞】钱钟书的《围城》中有这样一句话: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莫让自命不凡成了人生远行的羁绊,也勿要让孤芳自赏化为枷锁阻滞了奋发的步伐。
【518智能装备在线】最新消息:来自法国的BALYO近日正式进入中国叉车AGV市场。BALYO中文名字:博俐运。
由于电商、快递行业的迅猛增长以及智慧物流的深入推进,AGV行业在资本支持下,产品技术创新、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入融合、向国外市场拓展也将成为今后我国AGV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目前,已有一批企业海外项目落地,让我们看到了国产AGV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步提升。
走出去
国产AGV最早出口海外可以追溯到2007年新松赢得了通用汽车的全球招标项目说起。十年后,极智嘉(Geek+)率先走出海外,首个落地项目是日本ACCA;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真正进入国际市场的厂商有新松、极智嘉、海康、国自、旷视、快仓、嘉腾、斯坦德、CSG华晓等。
除了上面有实力的企业外,还有部分企业海外项目进展的也很顺利,如井源机电牵手森麒麟轮胎泰国工厂AGV运输项目、艾吉威也已成功牵手欧洲最大家用电子产品与电器制造商土耳其VESTEL、牧星智能逐鹿韩国、易行机器人征战东南亚等等,这些项目的成功落地,无疑推进了当地的智能化发展步伐,但同时,欧美那些领军企业,也将中国作为他们未来发展和竞争力的主要窗口。
在中国本土品牌AGV/AMR企业布局欧洲、北美、东南亚市场的同时,欧洲、美国等主要从事智慧物流行业中技术积累丰厚、且产品性能极具竞争力的企业也已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
"得市场者得天下",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正在加速影响着品牌的进程。在基本完成欧、美、日等发达市场的布局之后,由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众多和高速的经济增长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国外企业关注的目光,他们进军中国市场的号角已经吹响。
有人走出去,就有人走进来
明电舍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日本公司,也是最早走进中国的外资AGV企业。除了AGC,它也有AGV,比如激光叉车、重载、背负式等类型的AGV。
全球领先的物流集成商德马泰克1996年进入中国,2005年在苏州设立工厂,2014在苏州工厂二期正式投放运营;2017年德马泰克宣布成立“移动自动化卓越中心 (COE)”,将德马泰克,英杰明自动化和NDC的AGV产品进行技术整合。如今德马泰克涵盖广泛的自动化导引车产品系列,包括叉车、单元货车、高位叉车以及任何特制搬运车辆等产品面向中国市场。
法国Axter在自动化物流解决方案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经验,2015年在上海注册成立法艾斯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开始正式发展中国业务。
丹麦的移动机器人厂商MIR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2018年在上海开设办事处。短短的几年时间,MIR在中国混得风声水起,据了解,MIR在中国市场已占MiR全球销售额的15%。
法国仓库机器人公司Balyo
实事上,法国仓库机器人公司Balyo与林德、海斯特渊源颇深。早在2014年,在自动搬运车市场上与LINDE的母公司Kion Group AG建立战略合作;2015年,与Hyster-Yale Group集团签署协议共同研发自动化叉车AGV;2016年成立新加坡和中国分部,开展全球业务扩张;2017年在巴黎上市;2019年与亚马逊签订长达7年的合作协议;2020年,高调进入中国市场。这家机器人公司在物流/仓库自动化加速之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加速其市场渗透。目前,Balyo的业务主要分布在三大区域(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
Balyo的自然导航系统可以使叉车在无反光板、二维码以及磁条的帮助下行驶。它可以利用周围设施的结构元素来建立路线图。
据 Interact Analysis的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售出的叉车数量超过140万辆,其中自动叉车AGV占有5000辆之多,在全球创造了超过7亿美元的收入。可以看到,移动机器人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未来这些赛道上的玩家是否还会玩出新的花样,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