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在物流领域站稳脚跟,旷视招募了多名行业老兵。其中,旷视物流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徐庆才、物流业务事业部战略和发展中心负责人王银学等人均有多年从事物流行业的经历。
另外,旷视与精星、富勒、国药物流、伍强、优乐赛、北邮等 30 余家机构与企业,涵盖产、学、研、用各个方面,联合成立人工智能物流产业联盟。
13
谁将抢占先机?
没有一家公司是孤立的个体,企业的兴盛与冰点,往往映射着行业的发展境况。通过对公司的了解,雷锋网也试图从中窥见行业发展的基本面。
无论是从 AGV 向 AMR 转型,还是从视觉技术、软件层面切入,亦或是直奔解决方案,虽然机器人厂商进场方式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本,皆是锚定仓储自动化、物流数智化方向发展。
而在这之中,随着应用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场内玩家也不仅仅局限于机器人厂商,从资本动态来看,互联网厂商也逐渐盯上了这一领地,仅字节跳动一家,近年来已举措频频,投资了迦智科技、Syrius 矩星、未来机器人等多家初创企业。
从行业应用来看,仓储物流机器人已不再是电商、快递行业的“专属应用”,而是拓展至上游生产制造、下游零售场景,且面向更为垂直的行业,例如医药、图书、食品等。
总的来看,仓储物流机器人正处于高速增长的蓝海时期,同时也是突围头部的关键期。
海柔创新创始人兼 CEO 陈宇奇曾表示,目前仓储自动化渗透率仅为 1%;可见市场还处在一个从初级逐渐迈向成熟的阶段,而这也正是市场参与者最佳的卡位时期。
随着仓储自动化的深入渗透,过去“你走一步,我挪一脚”的竞争模式已完全不能满足当下仓储自动化场景的需求,在竞争差距不断缩小的态势下,真正能够突破行业发展桎梏,实现规模化复制,实现“从 0 到 1”鸿沟跨越的厂商,才能抢占先机。
这里的“规模化”,一是指仓储物流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二是落地应用方案的规模化复制。
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背后涵盖的是机器人在视觉、感知等多方面技术的成熟性、方案柔性化程度、机器人系统的完善程度等多维度要求。
无论站在企业生存视角,亦或是寻求资本青睐,机器人厂商都需在这一关键期里自证实力,否则,当大浪淘沙之时,只得随波逝去。
在这场激烈的卡位争夺战中,谁将率先上岸,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