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叉车自适应能力有多强?
近日,未来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来机器人”)入选36氪“中国最受投资人关注创业公司TOP100”,这是继7月拿下工业无人车辆新标准CE认证后,公司实力再次得到业界肯定。成立4周年,团队凭借着对视觉技术的深刻理解,专注于“硬科技”的场景落地,在无人叉车的自适应控制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随着工业4.0、物流无人化的普及,无人叉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主购置物流机器人时的新选择。在我国,大部分刚需物流场景复杂、标准化程度低、效率要求高,对无人叉车的自适应能力是极大的考验。未来机器人基于视觉技术开发了多款具有高自适应能力的无人叉车,能够保持24小时全天候的高精度重复搬运、高精度码垛及高位存取等作业,切实满足多类刚需场景需求。
场景一
移动式料框精准堆叠
异形件(如轮胎、汽车压铸件等)的存储大多以料框为载具,多层料框堆叠能够实现储存空间的最大化。然而人工叉车在操作大于4层的料框堆叠时,常常遇到堆叠不准、效率下降等问题。面对这类场景,未来机器人研发了高柔性的视觉无人叉车,即使是进行4层以上料框堆叠,依旧可以保持±3mm的操作精度。
在实际情况中,堆叠前的物料框没有固定的、标准的摆放位置与摆放角度,而基于视觉技术的无人叉车能够通过自适应完成料框的精准叉取和堆叠。自适应料框堆叠整合了空间感知、托盘检测、伺服控制技术,可以为更多的智能制造尤其是汽车零配件企业带来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的仓储体验。到目前为止,未来机器人的无人叉车已累计实现150多种不同料框的智能识别与精准堆叠。
场景二
高位货架存取
普通的无人叉车基本能够满足平面仓储以及中低位仓储的货物存取需求,但在高位密集仓储领域,无人化一直是行业难题,这主要是因为:1)货架存储密度大,巷道通常较窄(<3.2m);2)高位视线遮挡,增加了放货难度;3)部分货架出现老化变形的现象,需要及时识别放货风险。
未来机器人在高位仓储领域推出了前移式无人叉车,可满足最高9.4米的取放货,能够在极限巷道距离内(3.1m)运行,及时对货架、库位进行检测和感知,自适应调整车辆位姿、控制叉臂运动,保障高位存取安全。
场景三
精准装卸货
在人机混场环境中,货物的摆放位置和角度是复杂多变的,如何精准识别载具、装卸货物是对无人叉车企业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未来机器人无人叉车,通过视觉传感器,自动识别载具、判断叉取位置。
未来机器人一直坚持以客户真实需求为出发点,关注刚需场景下的无人化产品研发和应用,帮助客户解决物流环节的无人化问题。面对不断增长的物流无人化需求,以及客户降本增效的需求,未来机器人在不改变原有仓储环境的情况下,遵循客户原有作业流程,集中研发力量,不断提升无人叉车在复杂场景下的自适应能力,使无人叉车平均效率不断接近人工峰值效率。目前,未来机器人无人叉车产品已经在超过50个项目现场稳定运行,与食品、制药、汽车制造、快消品以及物流等领域的多个头部企业达成长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