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所属子公司海康机器人的通知,海康机器人于近期向深交所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材料,并于2023年3月7日收到深交所出具的《关于受理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通知》。
公告指出,深交所依据相关规定对海康机器人报送的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报告及相关申请文件进行了核对,认为申请文件齐备,决定予以受理。
同时海康威视表示,海康机器人本次发行上市尚需满足多项条件方可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取得深交所的审核同意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的决定等,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官网资料显示,海康机器人是面向全球的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聚焦于工业物联网、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构建开放合作生态,为工业和物流领域用户提供服务。
海康机器人于3月7日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据了解,海康机器人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4亿股且不低于8000万股,占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25%且不低于10%。公司预计募资60亿元。
募集资金将用于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桐庐)基地项目、海康机器人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新一代移动机器人平台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新一代机器视觉感知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软件平台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财务数据方面,公司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41亿元、15.25亿元、27.68亿元及28.1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547.86万元、6509.64万元、4.82亿元及4.28亿元,公司的业绩及利润从2021年开始大幅增长,截至2022年9月,其2020年至2022年三年累计营收超过70亿元,累计利润超过9亿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海康机器人业绩快速增长,但经营现金流却并不匹配,2021年,海康机器人的经营现金流由正转负,从2020年的1.03亿元降至-3.25亿元;2022上半年,该项数据依旧为负值,为-3.98 亿元。

▲2019年至2022年9月海康机器人主营业务营收占比
海康机器人的机器视觉产品平均单价整体保持稳定,但移动机器人产品的平均单价整体呈下降趋势。
对此,海康机器人表示,2019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1-9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主要系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原材料采购与产品备货相应增加,应收账款也有所增加,上下游的付款及收款结算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所致。

▲海康机器人主要产品平均单价情况
2019年至2022年9月,海康机器人机器视觉产品销量分别为24.97万台、46.67万台、87.59万台、91.08万台,移动机器人产品销量分别为3240台、5449台、9503台、11053台。
当下,制造业正在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生产过程和物流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器视觉正是其中的关键技术,而移动机器人是实现物流过程自动化的重要手段。
此前,海康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主要布局在视觉感知、人工智能和导航技术领域,并且基于此形成了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业务。
机器视觉,顾名思义就是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眼睛”。在工厂中,一个完整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需要选取特定的光源、镜头、相机搭配完成图像采集,然后根据具体的定位、测量、识别等需求选定算法,最后根据流水线速度等进行标定,之后还要根据生产实际过程中的内容进行反馈优化。
因此,为了打造更为完善的产品体系,海康机器人形成了2D视觉、智能ID、3D视觉三大硬件产品线,在软件层面,该公司以VM算法软件平台为核心,同时正在开发3D视觉应用平台。

▲海康机器人机器视觉业务产品矩阵
作为工厂自动化的重要手段,移动机器人已经在一些工厂里实现应用。目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自动化物流系统,海康机器人的产品体系涵盖移动机器人本体、自动充换电系统、通讯系统、机器人调度系统和业务系统。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该公司已经发布新一代移动机器人AMR架构平台 “智能基座”和基于该平台的全新硬件产品,同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形成了四大硬件产品系列,并发布了第一代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

▲海康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产品矩阵
除此以外,海康机器人还有无人机业务,主要以多旋翼飞行平台为主,用于巡检、应急等场景。
海康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已经充分实现产业化,其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55%、98.65%、99.01%、99.14%。
仅有两大股东,中国电科为实控人
截至2022年9月30日,该公司仅有两大股东,海康威视持有60%的股份,且为国有股份持有人,青荷投资持有40%。其中,青荷投资为海康威视跟投计划对创新业务进行跟投的持股平台。

▲海康机器人股权架构
中国电科为海康机器人实际控制人,中国电科合计持有海康威视40.46%的股份,为海康威视实际控制人,中国电科又通过海康威视间接持有海康机器人60%的股份。
海康机器人共有7名董事,分别为贾永华、黄方红、徐鹏、周蓉蓉、薛爽、徐文财、史建兵,除薛爽、徐文财、史建兵三名独立董事外,其余人曾经均任职于海康威视。
招股书显示,海康机器主营业务为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业务。海康机器这两项业务在2022年前9月实现营收金额分别达到17.03亿元和10.29亿元,分别占海康机器总营收60.62%和36.62%,合计占据海康机器总营收的97.24%。
据GGII统计,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分别为80.06亿元、94.12亿元、138.16亿元;移动机器人市场的市场规模为40.13亿元、52.10 亿元、78.12亿元。据此计算的海康机器市占率,机器视觉为6.16%、10.12%、12.46%,而移动机器人为8.30%、8.55%、11.76%。
而且,在这两个赛道中,海康机器均有着不错的盈利能力。以占据六成营收的机器视觉为例,其在2019年至2022年前9月,毛利率一直维持高位,分别为49.33%、41.45%、46.16%和49.37%。而凌云光的机器视觉产品业务毛利率基本在36%-38%之间。在业内看来,有着海康威视在上游器件方面供应加持,海康机器更能获得较高毛利率。
营运能力下滑明显
海康机器方面解释称,主要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原材料采购与产品备货相应增加,应收账款也有所增加,上下游的付款及收款结算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所致。
正如该公司所言,应收账款和存货成为大问题。根据WIND数据显示,在上述报告期期间,海康机器存货周转率分别为2.13、1.55、1.51和1.01,一直呈下降状态。而且在2022年前9月已经接近数字1这一“警戒线”。一般而言,公司存货周转率低于1,意味着销售状况较差、存货管理能力较低。
在应收账款周转率方面,出现了类似状况。在上述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69、3.41、5.07和3.25。可以看到,除了2021年这一数据突然变为5.07之外,其他基本也处于下滑状态。
海康机器方面也在招股书上透露,在上述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 4.78亿元、4.46亿元、6.81亿元和11.08亿元。其中逾期1年以上余额分别为1408.33万元、768.49 万元、1268.36万元及2636.26万元,占比分别为2.94%、1.72%、 1.86%及 2.38%。该公司解释称,由于部分客户内部付款审批流程较为严格,造成了应收账款逾期。
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能力下滑,往往意味着产品面临更激烈竞争或产品力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