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工博会观察丨本届工博会最有看点的展台,为什......
2025-09-26
[行业新闻] 展会快讯 | 锋馥瞩目2025 CeMAT......
2025-09-23
[行业新闻] 机器人送快递,无人车取外卖!服贸会展示智慧......
2025-09-19
[行业新闻] 中超控股:与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签署战略......
2025-09-15
2025-09-15
2025-09-15
2025-09-11
2025-09-08
2025-09-08
[行业新闻] 波士顿机器人节2025机器人巡游与职场机遇......
2025-09-05
[518原创] 窄通道+全向运行!搬易通MiMA叉车......
2025-09-25
[518原创] 第25届工博会首日“燃爆”现场!机器......
2025-09-24
[518原创] 托盘机器人破解装备制造仓储难题!捷象......
2025-09-06
[518原创] 无人驾驶 RWA 落地、具身智能机器......
2025-08-21
能给熔池拍“高清写真”的观测摄像机、给零部件做“B超”的超声无损探伤系列产品、分钟级生成专属算法的大模型场景演示……在9月23日-27日召开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上,这不是老牌工业厂家的展台,而是刚刚拿下中国质量领域最高奖项“中国质量奖”的海康威视带来的展示。
海康威视正因为工业,让外界刷新对它的关注。曾经,他人眼中的视频监控、安防厂商,同行们眼里的安防“老大哥”。而如今,是时候重新发现海康——海康不只做安防,还做工业,做千行百业的场景数字化业务。
海康为什么做工业,为什么能做好工业?带着这样的疑问,中国工业报走进工博会海康展台,在现场观看、体验,采访中进一步了解一向低调务实的海康布局工业的技术和成效。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这次的工博会上,海康以“物联感知+AI,加速工业场景数字化”为主题,一口气带来上百款“物联感知+AI”软硬件产品,以及海康观澜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场景应用。这一切让海康在工业领域的布局更加形象化。而这些产品中,不少都是海康已经应用于自身,推进其“数智质量”质量管理模式获得“中国质量奖”的产品。
走进可见光感知展区,可以看到海康威视在“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这一路径的持续探索,应用场景覆盖不同工业领域。如海康威视内窥式炉膛火焰观测系统,在镜头、机身结构和光学成像上采用场景化专业设计,可应用于2000℃的高温炉内场景,助力钢铁厂、石油化工厂、玻璃厂、水泥厂、发电厂等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而针对微观观测的超景深3D数码显微镜,可实现最高放大6000倍的微米级图像观测及超高精度的2D/3D测量,助力电子制造、锂电、金属加工、纺织纤维等诸多行业实现精细观测与分析。
在海康威视展台的大模型互动体验区,参观者不仅能亲身体验大模型在质量管控领域的具体应用,还可体验到分钟级的快速注册算法生成过程,切身感受观澜大模型带来的智能与高效。
在工序检测体验项目中,当参观者故意漏放相机配件,屏幕会实时弹出“NG”标识;随手拍摄某个物品的1-8张照片,如手机、手机壳等,系统几分钟就会生成针对该检测对象的算法——这不是炫技,而是海康观澜大模型在其生产基地每天都在发生的日常。
图为海康威视AI大模型工序检测体验展台
除此之外,海康威视大模型技术也在持续拓展产品能力。例如,在展台上可以看到,海康威视工业安全系列摄像机在视觉大模型加持下,结合立体视觉成像技术,准确检测区域内人员滞留情况,检测信号可对接PLC、安全继电器等控制系统,时延低至百毫秒,有效避免机械碰撞等“意外”发生,守护安全生产。
在电子制造车间,搭载海康观澜大模型的智能离线AXI设备正用X光检测电路板焊接缺陷,检测效率提升80%。而在海康威视制造基地的包装线上,大模型通过视觉分析就能判断配件是否齐全,直接省去人工点数的环节。这种“感知+大模型”的组合,正在让更智能的工业质检成为现实。
而大模型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让安全生产管理实现了从“事后处理”到 “事前防控”范式升级。海康综合运用了视觉、光纤、多模态等大模型的算法能力,构建起“人、机、物、环”多维度监测体系:
例如多模态大模型加持的安全生产管理平台,让巡检更便捷、准确和专业。以远程隐患排查为例,安全员只需将日常点巡检规范导入系统,并筛选匹配对应的视频点位,配置完成后一键启动排查,自动生成隐患分析报告。此外,平台还能结合作业时间抓取作业附近的视频点位画面,大模型自动分析作业场景中是否存在违反作业规范要求的行为,发现隐患第一时间推送给现场安全监护员,提升作业监管效率,防患于未然。
这种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防控”的转变,正是大模型的工业领域应用价值之一。
工博会现场,一位钢铁企业的安全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以前靠人巡检,可能存在漏检还危险;现在这些设备能‘主动找问题’,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智能。”
海康威视做工业,不是跨界,而是技术积累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破局。从2013年派产品团队扎根自家工厂理解制造逻辑,再到如今深入工业的各大场景,海康用十余年时间,在工业里面持续扎根下去。
为什么海康能做好工业?
为什么海康能做好工业?首先,不得不提到丰富的感知手段,感知是工业智能化升级的“第一步”。就像人类不能只通过眼睛去认识世界,还要辅助耳朵、鼻子、舌头等感官来形成我们对事物更全面的认知。
在工业领域,信息的获取不仅仅依赖于“视觉”、“听觉”等单一的感知技术手段,而是要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全面的感知能力,去实时采集温度、压力、流量、振动等多维的数据,进而产生智能化的应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
可以说,感知手段越丰富,越利于解决工业问题。海康相关负责人介绍,20余年来,海康威视从可见光感知起步,持续拓展红外、毫米波雷达、X光、声波等感知技术,让机器具备“眼耳鼻舌”等各种感知能力,助力千行百业更好地感知、采集、管理各类数据。
据中国工业报了解,放眼全球,少有像海康这样具备如此之多感知技术的企业。
在海康的展台上看到,上百款软硬件产品,覆盖了可见光、毫米波、激光、融合光谱、声波、红外等不同技术,为工业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产品选择。
第八期“全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巡回调研活动”合作商招募中
报名热线:400-0756-518、13512726426 同微信
活动时间:2025-08-01至08-31
Copyright © 2018-2025, 服务热线 400-0756-518
www.zhineng518.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518智能装备在线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冀ICP备19027659号-2】 【公安备13050002001911】
运营商:河北大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