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行业门户网
品牌 活动 访谈】  50强   整机 ​【联盟】 机构 【视界 展会 招聘 云服务   微博     关注公众号
咨询热线400-0756-518
今日焦点
​​​金陵智造AGV舵轮
智慧物流,移动机器人全媒体,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新闻中心
智能工厂多搬运载体协同作业优化
来源: agv吧 | 作者: agv吧 | 发布时间: 1844天前 | 7343 次浏览 | 分享到:
针对智能工厂中多搬运载体间的协同作业问题,以堆垛机-AGV-机械手三资源为研究对象,考虑AGV在交叉路口避碰规则以及优先级动态调整规则,建立以总任务完工时间最少为主决策目标,以惩罚成本最低为辅助决策目标的协同作业优化模型;采用优化粒子群算法求解,为避免算法在迭代后期搜索能力弱易陷入局部最优的情况,引入遗传算法中的自适应变异进行优化。通过实例验证表明,考虑AGV在交叉路口的避碰规则,能明显缩短任务完成时间和AGV在路口的等待时间,同时,验证了优化粒子群算法在求解和收敛速度方面性能优于传统粒子群算法。

图2 基于曲线型软时间窗的惩罚成本函数


式(6)表示在曲线型软时间窗的约束下,AGVm执行完任务i的时刻tim所对应的惩罚成本。如图2所示,若AGVm在t'a时刻之前送达,单位时间所需承担的惩罚成本为cp1,同时还需要承担[t'a,ta]时间段所产生的惩罚成本;若AGVm在[t'a,ta]时间段内送达,单位时间所需承担的惩罚成本为cp2;若AGVm在[ta,tb]时间段内送达,惩罚成本为0;若AGVm在[tb,t'b]时间段内送达,单位时间所需承担的惩罚成本为cp3;若AGVm在t'b时刻以后送达,对应的单位时间所需承担的惩罚成本为cp4,同时还需承担[tb,t'b]时间段所产生的惩罚成本。
式中,α和β为提前送达和延迟送达的成本惩罚权重,分别取值为0.1和0.8[12]。

1.4约束条件


其中,式(7)表示任何时刻一台堆垛机只能被分配一个任务;式(8)表示任意时刻同一任务只能被分配给一个加工工位;式(9)表示两台相位相冲突的AGV不能同时通过路口;式(10)表示每个任务在同一时刻只能由一台AGV执行;式((1)表示每个任务在任意时刻只能分配给一个堆垛机;式(12)表示机械手开始处理的时刻不得早于AGV将物料送达机械手所在交接点的时刻:式(13)表示任务被完成的时刻;式(14)表示只有在堆垛机将物料卸载在交接点后,AGV才能开始执行任务;式(巧)表示每台AGV待执行的任务需依次排序执行:式(16)表示参数的非负限制。

2.AGV路口避碰规则

路口碰撞可分为相向冲突、路口冲突和节点占用冲突三种[13]。传统路口避碰为题大多赋予AGV不同级别的优先级,按优先级高低依次通过,单次只能通过一辆AGV[13]。本文研宄中,为使AGV避碰环节更贴近实际,AGV在行驶过程中经过某交叉路口时,根据传感器和RFID采集的数据,分析当前路口的通行情况和路口AGV行驶信息,通过检测每辆AGV的行驶方向,判断多辆AGV的是否可同时通行,并对相冲突的AGV进行优先级调整,使路口可同时通行多辆AGV,有效减少等待时间和碰撞情况的产生。

2.1 AGV冲突类型检测

AGV行驶临近交叉路口时,根据传感器和RFID采集的数据,控制系统对AGV位置和时间状态进行更新,检测并分析在即将驶入的路口是否会发生冲突及其冲突类型。
检测中参数定义如下:
1)λbm为表示AGVm到达节点h的时间;
2)εhm为表示AGVm在节点h的停留时间;
3)θ为表示冲突检测时的安全时间间隔阈值;
4)Kmh为节点h的识别码,且该节点在AGVm的规划行驶路径中;
5)Kmh-1<Kmh<Kmh+1为AGVm通过的节点顺序。
冲突检测模型如下:
1)相向冲突
若检测过程中满足以下关系式(17)、式(18)、式(19),则AGV在路口将发生相向冲突。


2)路口冲突
若检测过程中满足以下关系式(20)和式(21),则AGV在下一路凵将发生路口冲突。


3)节点占用
若检测过程中满足以下关系式(22)和式(23),则AGV在下一路口将发生节点冲突。

2.2 路口冲突AGV的优先级动态调整

如图3所示,AGVm行驶至交叉路口时,每辆AGVm均有gs、tl、tr三种行驶方向的可能性,分别代表直行、左转、直行,在路口设置互容和不容两种通行相位,处于互容相位的多辆AGV可在不碰撞的情况下同时通过,处于不容相位的多辆AGV不能同时通过路口,(假设路口的转弯半径可同时容纳两辆互容相位的AGV同时通过)。比如AGVtrm1则表示AGVm1在路口右转,则与AGVtlm2、AGVtrm2、AGVtrm3、AGVgsm2、AGVtrm4、AGVgsm4是互容相位,可同时通过路口,与AGVgsm2、AGVtlm3、AGVtlm4是不容相位,不可同时通过路口,其通过路口顺序需根据优先级调整确定。

图3 AGV在路口的冲突相位图

在交叉路口处于不容相位的AGV,为保证各AGV之间有明确的优先关系,通过赋予AGV优先级来确定通路口的先后顺序,其依据是根据理论上AGV完成正在执行任务的剩余时间,值越小,则AGV优先级越大,不同的优先级以增幅A来确定,若是空载车辆,优先级则设为最低。
其中:


式中,rest(Ti)表示任务i的剩余完工时间;Number(k)表示当前路口排队不容相位排队通行的车辆数。

2.3 双路囗路径容量检测

为减少双路口之间路径的堵塞现象,当AGV即将抵达双路口路径时,在检测交叉路口冲突情况的同时,检测双路口之间路径堵塞情况,评估当前是否可以进入该路径而不造成堵塞,如图4所示,评估标准为路径剩余可容纳的车辆数:
N(s)=F[ s ]-Y(s)       (25)

图4 双路口路径容量检测示意图

式中,N(s)为路径s的剩余可容纳的车辆数;F(s)为路径可容纳车辆的额定容量,取值向下取整;Y(s)为路径s中进入的车辆数;ls为路径s的长度;
lAGVm为AGVm的长度,θ为行车过程中的最小安全距离。
当N(s)<1时,将禁止AGV通过交叉路口,等待直至有AGV从路径驶出。

3 粒子群算法

PSO是Kennedy和Eberhart受鸟群群体运动的启发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群智能优化算法[14],通过粒子间的信息共享,协作完成寻优任务,具有记忆性强、效率
高和搜索速度快等特点,但易陷入局部最优,即局部寻优能力强,全局寻优能力弱[15]。本文对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采用动态惯性权重和引入遗传算法中的自适应变异概率,避免算法后期陷入局部最优,提升算法的收敛能力和收敛精度,算法流程如图5所示。

图5优化自适应粒子群算法流程图

3.1 PSO算式

设求解模型的维度为D维,有1个粒子,粒子群为L={p1,p2,…,pi,…,pl}速度表示为V={v1,v2,…,vi,…,vD},位置表示为X={x1,x2,…,xi,…,xD},pbesti表示粒子i经过的最佳位置,gbesti表示所有粒子经历过的最佳位置。PSO算法的粒子i的第D维速度更新公式为式(27),粒子i的第D维位置公式为式(28):


式中,vkid表示粒子i进行第k次迭代时速度矢量的第D维分量;vkid表示粒子i进行第k次迭代时位置矢量的第D维分量;c1,c2表示学习因子加速度,其值为常数;r1,r2为取值范围为[0,1]的两个随机参数;w表示惯性权重,取值非负,用来调节对解空间的搜素范围。
惯性权重表示粒子i的先前速度对当前速度的影响。全局寻优能力与其值成正比,局部寻优能力与其值成反比;反之,粒子局部寻优能力强,全局寻优能力弱。即,值过大,则容易错过最优解;值过小,则算法收敛速度慢或是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当问题空间较大时,为了在
搜素速度和搜索精度之间达到平衡,故本文采用动态惯性权重式(29),使算法在迭代初期有较高的全局搜索能力以得到合适的种子,而在后期有较高的局部搜索能力以提高收敛精度,随着迭代次数增加,w不断减小,进而使算法在初期有较强的全局收敛能力,而后期有较强的局部收敛能力。

联系我们:135-1272-6426    188-0319-7535

座机:0319-759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