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行业门户网
品牌 活动 访谈】  50强   整机 ​【联盟】 机构 【视界 展会 招聘 云服务   微博     关注公众号
咨询热线400-0756-518
今日焦点
​​​金陵智造AGV舵轮
智慧物流,移动机器人全媒体,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新闻中心
解剖「智元机器人」:“华为系”操盘手,用经营大公司的方式创业
来源:智能涌现 | 作者:智能涌现 | 发布时间: 66天前 | 863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华为系”团队操盘下,智元机器人表现出不同于创业公司的风格和打法。不少行业人士对我们形容其“用运营大公司的方式创业”、“从DayOne就开启全要素竞争”。

△仿生机器人“夏澜” 图源: 数字华夏官网

去年12月,智元机器人宣布率先开启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据其披露,截至去年12月底,智元的量产工厂总计下线超过900台人形机器人。公司合伙人、具身智能事业部总裁姚卯青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智元2025年机器人出货量计划保持在数千台,营收数将保持数倍规模增长。

补上缺失的一课

通过高举高打和全要素竞争,智元机器人在融资、商业化等领域取得了先发优势。但这种策略也并非没有短板——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同时做多款产品,布局多个技术方向,如果不把资源集中在最核心目标之上,更难以取得突破。

具身智能大模型,就是智元机器人相对薄弱的技术能力之一。

“如果看估值,智元和银河通用、宇树科技三家在具身赛道的第一梯队,但如果看模型能力,智元排不进第一梯队,它的demo(演示视频)表现出的泛化性很一般。”上述资深具身智能投资人对智能涌现评价。

该投资人表示,目前一些优秀的具身智能大模型已经可以实现一镜到底的叠衣服、刮胡子、拉拉链,而智元在今年3月发布的启元大模型并没有复现上述复杂能力,而是相对简单的PPT操作(即Pick抓取、Place放置和Transfer转运)。

智能涌现此前曾报道,智元机器人2024年6月决定研发机器人具身智能大模型,这个时间点在动作节拍上已经落后于自变量机器人、穹彻智能等业务偏重具身智能模型的创业公司半年多的时间。

2024年下半年,智元机器人的研发团队还曾经历了调整,多位核心研发人员离职。其中有公开去向的包括原具身组长朱光沸加入众擎机器人,前首席技术专家高翔加入了小笨智能。

之后,智元则相继引入了前蔚来工程总监姚卯青(任具身智能事业部总裁)、前谷歌学者罗剑岚(任首席科学家)等具身智能模型方向的相关人才。加上此前就加入的上海交大的闫维新教授,智元机器人的具身智能模型团队已初现雏形。

通过一系列动作,智元机器人正在努力补足其具身智能大模型能力,以缩小和竞争对手的差距。

2025年被很多具身智能从业者称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和“商用元年”。但由于泛化性、通用性不足,当下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前景仍不清晰。现有的主要应用场景如科研、政府接待、迎宾引导等不仅规模有限,且市场需求很难持续。

这背后的根源还在于“脑”的智能不足的问题。

当前机器人成功率最高、最快落地的操作是“PPT”,Pick(抓取)、Place(放置)和Transfer(转运),这类操作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适应的应用场景非常有限。要解锁更复杂的场景和动作,打开更大的下游市场,则需要等待具身智能大模型的技术新突破。

如果“脑”的能力不能实现突破,即使智元的股东与合作方可以带来几万台销量,未来的销量增长也很难持续,企业成长将会很快碰到天花板。

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生态布局,智元机器人在融资和商业上无疑先人一步,但长远来看,如何将“软”(大脑)+“硬”(本体)协同发展,智元还需要更厚的积蓄。



联系我们:135-1272-6426    188-0319-7535

座机:0319-759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