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激光雷达路,万集究竟哪里不一样?
来源:万集
|
作者:万集
|
发布时间: 1479天前
|
5028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智能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激光雷达作为最成熟、最稳定、最准确的传感器,近年来风头无二。而早在国内激光雷达商业化尚处萌芽阶段时,万集科技便已开始全面布局。
随着智能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激光雷达作为最成熟、最稳定、最准确的传感器,近年来风头无二。而早在国内激光雷达商业化尚处萌芽阶段时,万集科技便已开始全面布局。
10年专注换来累累硕果。
从使用进口产品到全面自主研发;从探索公路、轨道、港口应用场景,到提出全新的V2X应用方案;从机器人市场实现国产化替代,到定制车规级激光雷达;万集激光雷达始终坚持“踏实做产品、大胆推创新”,在激光行业行稳致远,久久为功。
01 科技自强,潜心磨砺国产匠心
提到万集科技很多人会联想到交通领域,作为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领军者,万集科技自94年成立一直专注于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并在专用短程通信(ETC)、动态称重检测、超限超载治理和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四个领域取得行业第一的成就,但提到激光雷达了解的人却不多。
其实万集对激光雷达的研究始于2010年,当时激光雷达还主要用于军事领域和工业领域。在探索公路交通解决方案过程中,产品工程师们发现激光技术在检测车辆信息、车辆流量等方面有极大的优势。但弊端在于,实现这个功能所需的激光雷达产品属于国外公司独有,国内激光领域尚属空白。
核心组件对国外依赖的后果大家都明白。一是议价能力完全掌握在他国,对方联合哄抬物价,我方只能被迫接受;二是由于定制化和服务不便,以及供货及时性、渠道合理性等方面均有不足,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说干就干,公司搭建了高级别的检测实验室、微波物理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等一系列高规格实验室支持研发工作,投入十万级无尘车间为激光雷达生产提供保证,快速推进项目的产研落地。
万集高规格实验室
在万集人不畏艰难的决心与毅力下,万集科技成功推出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WLR-710型号激光雷达,顺利实现激光雷达技术从0到1的突破,这也是国内最早的自主研发激光雷达。
万集首个激光雷达WLR-710
随后,万集科技“激光式交通情况调查”于2015年被评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示范项目。
02中国制造2025,激光雷达助推智慧交通
2015年5月份国务院颁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激光雷达被认定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市场前景与产业规模巨大。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
万集顺势而为,借助政策的东风在2015年正式制定了激光雷达十年发展战略,致力于公路、轨道、港口、智能设备、无人驾驶全行业应用的激光雷达国产化。
万集正式选择武汉作为激光雷达事业中心所在地,瞄准武汉是全国光电产业人才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自此,以武汉为基点,一群朝着相同目标探索的人开始聚势。
借助集团在交通领域的技术积累,先后扩展了公路交通的创新应用,如交通情况调查、车型识别、轴型(驱动轴)识别、车辆尺寸检测、ETC防作弊等基于激光的解决方案,并在雄安、苏州、西安等城市的智能网联示范项目相继应用。
为车路协同路基感知应用定制的32线激光雷达WLR-732,雷达输出半径200m、垂直视场37°范围内的高质量原始点云数据,可用于城市交通检测、地形勘测测绘、无人驾驶感知场景,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 在山东省滨莱高速公路的国内首个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万集以全球首创的V2X+路侧3D激光雷达车路协同方案,实现高速公路全路段、全方位的车-路实时信息交互。
神州大地万里,祖国江河千里,如今无论是在北京、陕西、辽宁、湖北等地的交通要道,还是在浙江、四川、河南、海南的高速路口,都能看到万集激光雷达的身影。
03机器人市场红利“爆发”,以品质赢得认可
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激光雷达领域在2018年迎来了大规模创业潮。为了赢得外界关注,整个行业陷入了无穷尽的产品参数竞赛,几乎每一场发布会都会伴随一个更高参数的诞生。 此时每个从业者都面临着一个抉择:是追求高参数打造概念化新品,以快速吸引关注;还是立足市场,踏踏实实打磨性能稳定、可量产的产品?万集选择了市场。 2018年商业机器人正处于需求爆发的前夜,激光雷达因精确导航和安全避障已成为关键器件,然而当时厂家普遍使用的国外激光雷达价格极高,几乎占到机器人整体成本的1/4。价格成为激光雷达大规模普及的拦路虎。 为释放市场需求,万集激光双管齐下,研发上与客户密切开展合作,生产上则对万级无尘车间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 WLR-712、WLR-716、WLR-718 最终应运而生,几款产品在价格大幅降低的同时保证了高性能,在户外真实场景里也能实现毫米级测距精度、稳定的点云数据,真正满足了我国商业机器人厂商的需求。
事实证明,做好产品自然会带来商业上的价值。
2020年由于抗疫战疫的需求,机器人以零接触的优势受到市场欢迎。据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清洁和消毒领域出货量猛增 165%,快递和物流机器人出货量同期增长了 84%。工业机器人也实现爆发增长,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全国工业机器人完成产量237068台,同比增长19.1%。
激光雷达作为机器人的上游厂商,同步迎来了需求井喷期。万集以稳定且高性价比的激光雷达产品,迅速占据市场高地,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上出现了万集激光雷达的身影。 疫情期间,参与抗疫一线的清洁机器人,让感染的风险更少一些;商场里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服务机器人,让普通人也能感受科技的便利;
现代化工厂里搬运新疆棉花的叉车机器人,是对欧美所谓#人权#问题的最好回应。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日趋成熟,可以预见该领域市场份额还将持续增长。为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万集激光雷达二期工厂将于今年竣工,届时万集也将拥有更大规模的生产交付能力。
04稳步前进,迎接无人驾驶未来
自动驾驶对激光雷达产品要求十分严格,车规级更是拥有最苛刻的标准,虽然不同车企对配件的要求略有差异,但其产品规格高于商业级和工业级,一些关键指标仅次于军工级。 而万集车载激光雷达从一开始就以最严格的标准研发。 万集在电路与结构设计、芯片与工艺的选择遵循行业最高标准,并通过大量的实验检测设备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稳定性。因此,早在2018年万集8线激光雷达率先通过车规级验证,也是当时国内少有的通过车规级验证的量产自主产品。
高标准的产品换来高质量的合作。 2019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博鳌智能网联汽车及5G应用试点项目”,搭载万集科技8线3D激光雷达的宇通无人驾驶巴士亮相。
宇通在博鳌的整个试乘体验在1.1公里的半开放路段进行,突破以往封闭式实验场景,达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实现了巴士的换道、避障、超车、会车、跟车、精确停靠、路口通行、车路协同等功能。
2019年4月上海车展,搭载万集车规级激光雷达的东风量产自动驾驶小巴Sharing-VAN闪亮登场,成为全场瞩目焦点。
8线产品只是开端,产品和研发处于快速的迭代和升级阶段,今年万集将推出全新的车规级16线激光雷达雷达。 固态激光雷达被视为行业未来趋势,为了更好的抓住这一趋势,万集选择了产学结合路径,积极拥抱学术最前沿的技术,因为要实现概念的商业化路落地,唯一的方法只有技术突破。 2016年,在集团战略指导下,万集科技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完成签约,标志着共建的“光子集成芯片联合实验室”在全固态光学相控阵激光雷达的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双方将在光子集成芯片、激光器芯片领域展开下一阶段的深入研究。该项目曾于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并成为硅基芯片激光雷达芯片领域唯一一个获得国家级资助的重点项目。 回望过去,作为国内激光雷达的最早参与者,万集在不断的探索中,让多年来沉淀的技术资源,与深入场景合作的各行业客户,在产品端实现了融合。 进入2021年,中国自动化进程正在全面加速,万集将继续以开拓、创新的初心与时代同行,以踏实、持恒的态度打磨技术细节,推动我国迈向感知万物的工业互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