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机器人基于成本较低、易于部署且极具柔性等特点,成为近几年物流装备领域发展最为快速的技术之一。物流机器人系统的应用加速了仓库智能化程度的升级,让仓库从传统走向智能。本文梳理了智能仓库的市场需求及关键技术,并通过具体案例分享了其带来的价值,最终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一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系统上线,帮助客户业务平稳过渡。牧星智能于2021年9月中旬首次与客户接触,各用时一周完成方案制定、现场施工及系统部署工作,10月5日系统便正式投入使用,从11月1日起按照“双11”业务需求满负荷运行,“双11”结束后,整个项目团队便全部撤场,整套系统完全交付客户自我管理运行,并在“双十二”再创发货量新高。如此快速的项目交付,依靠的就是丰富的仓储项目方案设计经验、强大的软硬件技术储备和系统多模块快速配置能力,整个项目在60天内实现完美交付,其中系统上线时间仅一个月左右。
二是能够在比较经济合理的投资情况下,帮助客户应对灵活的产能需求。在不是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的理念下,该项目通过发挥人工系统和机器人系统各自所长,一方面满足了覆盖仓库大幅度产能波动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实现了最优的经济收益。系统根据订单量的高低,系统自动、灵活地在人工仓和机器人仓之间进行订单量调节,如在业务繁忙时,通过调整人工仓SKU种类从top1500扩展到top1800,自动的实现订单划拨,非常柔性地应对产能波动需求。
四、智能仓库未来发展展望
随着物流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已不单单只是可以搬运货物了,我更愿意说这已经成为一个“移动底盘”,它的应用领域也正在进一步快速扩展中。首先,其导航技术已不再局限于磁条、二维码、激光、视觉等,而是以一种多模态的方式进行导航,它能够应用在更多的场景,其运行路线也可以更加复杂,环境适应性大大提高。第二,作为一个移动底盘,就意味着可以在底盘上加载各种各样的设备,如辊筒、皮带、协作机械臂以及特殊的工装设备等。因此,在某些程度上,物流机器人正变成一个“人”,他有手有脚有大脑,通过与人配合,在物流领域和制造业领域正迎来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物流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拓展,未来的智能仓库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首先,在目前的智能仓库2.0阶段,我们看到的是由各种各样类型的物流机器人和一些传统的自动化设备组成的系统,但是它们彼此之间的交互协作、信息沟通交流并不是特别充分,特别是上层统一的管理系统还不是特别的完善。换句话说,目前仓库内的自动化系统间还是一座座信息孤岛。那么接下来智能仓库的进一步发展升级,就是要打破所有的信息孤岛、系统孤岛,实现系统间的合作。而且这种合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把两个系统连接在一起,而是让它们有所交叠,设备和设备之间有深度的交互协作,发挥各自优势最终实现1+1>2的功能。
其次,智能仓库的升级发展需要将目光从单个仓库提升到整个供应链层面,将仓库的建设放到供应链中去考虑。从供应链角度来看,现在有B2C、C2C等模式,将来可能更多的是F2C模式,该模式下仓库如何跟工厂进行关联互动,C端与F端之间需要经过几个仓库,是中央仓、区域仓还是前置仓?在进行物流系统规划和自动化设备配置时,都需要综合全局来考虑,实现多仓库的协同、多系统的合作。
因此在我看来,智能仓对内它是多系统、多设备间的高度融合,是系统的自决策、自优化能力的高度提升;对外是多仓库之间的协同配合和策略自适应、自调整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真正的节能降本增效,在多维度结合的概念下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