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Syrius炬星,做适应中国仓储物流行业的AMR机器人
来源:Syrius炬星
|
作者:Syrius炬星
|
发布时间: 975天前
|
7965 次浏览
|
分享到:
仅用四年时间,完成五轮融资,并已服务多个世界级物流企业和大批中小企业。
硬件的成本降低肉眼可见,对软件的要求更高,尤其是算法。里面可能会踩的坑比较多,因为你预估不出它的计算复杂度。我们曾走过一点弯路,最后推导出我们无法使用开源软件,那只能从头写。我们四位合伙人刚开始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写代码,我们花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第一个操作系统的版本,包括核心算法,这也是团队最擅长的能力。
联想创投:蒋总曾说Syrius炬星本质是一家软件公司,你们赚的并不是机器人硬件的钱?

Syrius炬星RaaS 模式核心优势
蒋超:我们商业化是RaaS模式(Robot as a Service),从SaaS拷贝过来的一个概念。SaaS模式服务的对象是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能力更弱,更愿意通过租赁的方式为软件付钱。相应,中小企业更愿意通过租赁的方式使用机器人。对客户来说,租机器人跟租叉车是一个道理,中小企业老板很简单就把这个账算清楚了。此外,RaaS模式很标准化,可定制的范围非常小。
所以基于以上两点,Syrius炬星做的最多的客户是电商履约仓库,帮大家送货。把货从架子上拿下来从仓库送出去,入库的时候把货找空位摆上去,都是机器人找空位,让人把商品摆上去,两个业务都有标准的小程序,客户直接买标准小程序,机器人来运营业务,客户用更低的成本解决了最高频(覆盖80-90%)的问题。通过长期与客户的合作积累,我们还持续发现客户的一些新需求,持续不断迭代,在客户提出功能需求之前,我们可能都已经做了。
在国外,也有一些客户直接买我们的软件系统。在国内,除了电商履约这类客户,例如工厂的线边仓,一些原料或者半成品的转运、工厂出库等客户业务,我们也在跟一些融资租赁公司合作展开。核心目的是想让更多中小企业享受到自动化和智能化成果。

联想创投:Syrius炬星最早业务落地在海外,然后布局中国市场,背后是一种什么策略? 蒋超:第一笔生意在海外是有意为之。因为我们担心几个问题,当时中国市场的客户比较集中,特别是电商履约领域,几家头部电商拿掉了80%市场。当时拼多多还没上市,我们感觉电商战场是不是已经结束了。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说,一是我们要怎么撬动大客户,二是担心自己控制不好速度和节奏。 我们脑子里始终有个紧箍咒,一定不能太快。我们第一个阶段就想验证产品行不行,于是选了一个物流机器人接受度较高的市场—日本。其一,日本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机器人需求非常强。第二,其机械手、工业机器人覆盖率高,且工业信息化程度也较高。
Syrius炬星部分合作伙伴
但近几年,国内新消费领域诞生了更多新业态,直播带货等为电商履约提出了新的复杂需求。此外近年来因为客观原因,国内市场对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需求被迫切挖掘出来。在海外市场,我们已经在大量客户身上验证了产品,如今,正是到了做大规模的时候。目前,除了日本、韩国、新加坡市场,我们在耕耘中国市场的同时,还在通过代理模式,开始进军美国和欧洲市场。联想创投:Syrius炬星如何在融资上保持理性?
蒋超:对企业来说,花钱效率高不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早期我们内部一直有个共识,公司最严重的制约是内部效率的提升,如果内部效率不够高,拿再多钱也没用。如今,我们走过了产品验证、内部规范化的阶段,才真正可以放开步子在全球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