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过IRA法案
8月7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投票通过《通胀削减法案》(IRA法案),该法案计划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将重点支持电动车、光伏、储能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法案将税收抵免拆分成两个3750美元/车等份,针对电动车所用的电池及所用的关键物质和核心部件提出本土化组装要求。
从IRA法案对主要矿产资源来源约束来看,由于镍、钴等资源在与美国自由贸易国家的产量较低,不能够持续稳定的供应满足美国市场需求,低钴或者非三元体系的电池可能会成为以美国市场为主的电池企业拓展的重点。
该法案有望进一步激发美国市场新能源车需求,但考虑到美国新能源需求侧提振力度大于供给侧本土产能提振力度,预计短期内仍需依赖中国企业进口。
大化工企业加码布局
面向TWh时代,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产能规模加速向百GWh体量迈进,对配套材料的需求规模加速由万吨级、十万吨级向数十万吨、甚至百万吨级演进,这为锂电材料向化工类大宗品演进奠定基础。
2022年,更多化工企业加入锂电材料战局,已经入局的化工企业则进一步加码。在已入局的化工阵营,云天化拟约19元建设“电池新材料前驱体配套450万吨/年磷矿浮选项目”;新洋丰拟30亿元在宜都建设磷酸铁、磷酸铁锂生产线等,并计划投资60亿元,在瑞昌建设涵盖六氟磷酸锂等项目等
在新入局者方面,化工龙头东方盛虹拟约187亿元建设配套原料及磷酸铁、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项目;有机颜料企业百合花拟定增约11.8亿元磷酸铁锂、碳酸锂等项目;钛白粉企业慧云钛业计划重点投资磷酸铁、磷酸铁锂项目及配套上下游产业项目;煤化工企业金浦钛业也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项目等等。
大化工企业有望凭借资源优势、规模效应及产业链一体化能力,具备规模及成本优势,为锂电材料的市场竞争格局带来新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