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行业门户网
品牌 活动 访谈】  50强   整机 ​【联盟】 机构 【视界 展会 招聘 云服务   微博     关注公众号
咨询热线400-0756-518
今日焦点
​​​金陵智造AGV舵轮
智慧物流,移动机器人全媒体,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新闻中心
连续四年全球市场份额第一,这家机器人公司如何做到?|寻访隐形冠军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 作者:中国企业家杂志 | 发布时间: 801天前 | 4735 次浏览 | 分享到:
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跨界”到这一领域。比如,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巨头;以格力、美的为代表的空调巨头;还有以海康威视、旷视为代表的科技厂商。玩家们或带资入场,或自带场景、制造经验和技术优势,在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竞争。

这些年,机器人领域的产品创新和成熟度越来越高。马斯克(特斯拉CEO)所确定的人形机器人、贝佐斯(亚马逊创始人)通过仓储机器人向家庭服务机器人靠拢,他们都想以科技助人。极智嘉的未来方案是什么?

“我们今天做的是一些专有场景,而他们想做的是通用机器人,我们底层思路不一样。”郑勇说,通用AI早晚都会出来,机会很大。但极智嘉做专用机器人,彼此不冲突,也有性价比优势。“今天,毕竟整个技术在数量应用上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也就是几百万台的规模。”

极智嘉上存下拣方案SkyPick。来源:受访者

控制节奏

1920年,斯洛伐克作家雷尔·恰佩发表的科幻剧本《罗素姆万能机器人》首次提出了“机器人”这一名词。到了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示了一款家用机器人,它可以行走与抽烟,还可以说出77个字。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早已翻天覆地。

2014年,郑勇在考察亚马逊仓库物流项目时,注意到他们正在全面推广机器人的设备应用,这让他感到非常震撼。基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经历,郑勇意识到,这样的机器人系统在物流领域的巨大价值和市场空间。2015年,他在国内创立了极智嘉。

此后,极智嘉用6年时间,成就了两个“全球第一”:AMR市场份额和仓储物流机器人业务规模全球第一。2023年初,郑勇对《中国企业家》说,他很少谈及过去,但如果真能回到过去,他要把节奏放慢,“控制业务增长、产品研发节奏”。

郑勇说,过大的投入,是军备竞赛导致,因为大家把十年要干的事,缩短到两三年来干。资本过热时,公司之间互相竞赛,新产品层出不穷,大家交了很多学费。

关键问题是,一番激战下来,“客户的回报和感知有多大提升,”郑勇说,“现在我最主要的工作是,控制研发投入,更加聚焦产品方向。”

郑勇说,在他的印象里,早期大家还会担心机器人有没有价值,现在极智嘉验证了。“今天跟投资人对话,我们没太多需要解释的,他们不怀疑我们的成长,很关心你的估值。”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上半年,行业共发生11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近20亿元。而极智嘉去年8月公布的E轮单笔融资额,就达到了上半年行业融资总额的三成。在资本寒冬期,这不是一件容易事。

天眼查数据显示,从2016年10月11日到2022年8月9日,极智嘉完成了从A轮到E轮融资,拿到了来自高榕资本、华平投资以及英特尔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资金。据悉,E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公司全球市场拓展,持续推进底层技术研发和重点产品创新。

目前能获得大额融资的移动机器人公司,主要是头部公司,它们已经有了成熟产品,并且开始广泛售卖,走到盈利关口。

在物流机器人领域,“万台级出货量”是衡量头部企业的一个门槛。郑勇说,极智嘉从规模上获得的最大好处,就是技术和口碑积累。但他也意识到,“万台”的边际效用会越来越小。

“当年度出货量过了5万台,不仅是成本空间的下降,行业对解决方案的认可度也会有更大变化。”郑勇说,“我们这个行业,首先是方案之争,坚定一种方案后,出货量起来,成本下降,之后方案的优势才会放大,由此形成正循环。”

在郑勇看来,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方案还没有那么确定。他相信,未来物流机器人的产品化和通用性会更好,当然,这也需要头部市场的努力和客户的教育。“我们期待有个拐点。”



联系我们:135-1272-6426    188-0319-7535

座机:0319-759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