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线复用是囊括产品设计、产线设计、模具设计、供应链管理等各种事项的一个系统化技术工程。也包含终端销售渠道网络和销售模式的社会工程复用。为了实现快递车和无人车量产的迅速切换,谷祖林成立了“零号实验室”,主要研究零切技术和零载技术。
三
互联网的降维打击:
在汽车产业谈产品定义
为什么无人快递、无人驾驶谈论了好几年,汽车行业内部都没有适应新技术的结构设计出现?
“阿里内部孕育不出车厂,车厂内部也孕育不出阿里,这是由企业基因决定的。”在实践调研中,谷祖林发现汽车厂商几乎没有产品定义的环节。
“造车就是,乌压压的一堆专家,跟你讲评审、讲流程,一个配件下去就是几千万。都在关注过程,没人系统的关注产品创意和产品价值,最后车的样子和功能都差不多,没有特色。”
谷祖林以顾问身份加入前,豪驰就已经在研发新能源快递车,但产品的卖点还是不够,无法支撑其成为爆款,整个产品被叫停了。
谷祖林加入前,豪驰生产出的新能源快递车
谷祖林用互联网思维弥补了车企的这一不足。加入菜鸟之前,他曾经在雅虎的用户体验设计团队,后加入阿里云负责YunOS手机操作系统的原型设计,也是阿里云最早的一批员工。多年的互联网产品经验让他对“用户体验”这个词有非常深刻的认知。
设计YunOS时,当时他们对智能手机的设想是24小时在网,于是加了很多功能。但在2012年的中国,用户对流量十分敏感。
一次,谷祖林做地铁,一眼瞥见隔壁人在用自己团队设计的手机,而他每发完一次消息,就会把流量关掉。“那一瞬间我觉得我们在造孽。”谷祖林说,自己所谓的高新产品在用户眼中其实就是在偷流量。
这个经历促成了“橙仕”研发的两个理念“less is more”和“共情”。
所以在设计“橙仕”时,谷祖林才会拼命扣细节,减掉不必要的功能,最大化降低成本。橙仕01的价格低到不像一台车,接近快递三轮车。
此外,谷祖林还邀请了快递员进行设计评审,也让设计师送了两个月的快递。同时在企业内部推广匠人精神,甚至装修都很接近快递员生活。营造一种“这是快递公司而不是车企”的氛围。
未来的无人车也是在为快递员服务,其实无人并不会取缔快递员。除了送快递,快递员的一个重要工作是揽件,无人车会成为快递员的重要资产,让一个人可以承担多个人的工作。
四
抓住时代给的每一个机会,
“赶上哪波做哪波”
站在行业的视角,在无人驾驶技术即将成熟的当下,改进汽车工业设计是大势所趋。但对个人而言,即便看到了这个趋势,从互联网进入到制造业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
为什么谷祖林会做出这个决定?
首先是战略意识。谷祖林的整个职业生涯都非常跳跃,最初是做邮箱和操作系统,2016年转做机器人,任阿里巴巴机器人公司CEO,2018年又加入菜鸟进入物流行业。但在这些选择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原则:努力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抓住时代给的每一个机会,“赶上哪波做哪波。”
因为觉得“大学教的东西都过时”,谷祖林大二便退学创业,从事企业ERP软件开发。2004年互联网方兴未艾,谷祖林就想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但最后发现当时和他打交道的公司都只会找他修电脑。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谷祖林去了雅虎,去雅虎是一个自愿降薪的过程,去雅虎前他的工资有8000元,雅虎只给了他4000。当时只是好奇互联网公司是如何生存的,想学习它的运营模式。从雅虎到阿里云,从邮箱到手机系统,谷祖林一直在研究移动互联网产品。后面又离开阿里经历了两次创业。
2016年前后人工智能刚刚兴起时,谷祖林又转身跃入AI市场,回到阿里组建机器人公司,后被调至自动驾驶部门,他发现了无人快递车这个技术落地市场,于是来到菜鸟研发无人车。
矩阵汽车总裁谷祖林
所以,当谷祖林发现让无人车落地的关键一环是汽车制造时,自然就没有任何犹豫的抓住了这个机会。
不过,持续的跨行就意味着要持续吸收新知识,迅速研究新行业。
其实,从大学开始的创业经历就一直在倒逼谷祖林成为一个“杂学家”,他需要一个人掌握所有技术,Photoshop、写文案、写程序等。所以,当谷祖林初到雅虎时,他惊讶的发现自己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其实比身边人都丰富。
现在看谷祖林滔滔不绝的介绍着汽车生产工艺,谈论着冲压、筑模等汽车制造专业名词时,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互联网出身的人。
采访过程中,谷祖林展示了他的书架,满满一墙书,专业跨度非常大,包括《视觉SLAM十四讲》《仓储物流精细化管理全案》《汽车工业蓝皮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