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当下,激光雷达能够提供满足消费者现实所需的安全价值;于长远,激光雷达能够提供通往L3以上智驾所必需的战略价值。进可攻,退可守,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战略/技术连续性。
连特斯拉的工程师们也认为,加入激光雷达是提高安全性的最佳选择。只不过因为成本等问题被马斯克拒绝,或者更准确地讲,马斯克想要的质优价廉、成熟可靠的激光雷达,欧美本土供应商根本无力满足。《路透社》最近更是传出,特斯拉疑似邀请禾赛前往墨西哥建厂。
那么问题来了,特斯拉是真不想用激光雷达,还是不想你用激光雷达?
同样是欧美企业,发明了安全带并主动放弃专利造福全人类、对“安全”有着上百年极致追求和思考沉淀的沃尔沃,则毫不犹豫选择了拥抱激光雷达,理由是:
“通过使用智能驾驶软件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我们可以把车祸导致重伤和死亡事故率降低20%。”要知道,沃尔沃使用的Luminar 1550nm激光雷达成本,比起国内,不知贵出多少倍。
由此可见,用不用激光雷达,不仅是基于成本考量的商业问题,更是基于安全考量的价值选择。而商业建立在价值之上。
大可不必因为一个短期的关于成本的商业问题,而忽视激光雷达的长期价值。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也从来不是敌人,而是兄弟。俩兄弟共同为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更高的壁垒,满足了人们对安全的无限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北醒创始人兼CEO李远说得好,激光雷达成本问题不是激光雷达的问题,而是激光雷达公司的问题。不管最终谁留下,人类安全版图上一定有激光雷达的位置。而能打败激光雷达的,只能是更好的激光雷达。
况且,源于军事领域、象征安全和高科技的“雷达”一词,本身就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根深蒂固的认知。那些把“去雷达”视为得意之作的营销噱头,有没有考虑过中间的营销问题?跟消费者说: 我们家的优势是,采用BEV+Tansformer+占用网络技术,凭借超级AI大模型,不用(激光)雷达,也能实现同样安全的智驾??我们不确定有几个人能听懂,但能确定的是隔壁卖激光雷达车型的销售会乐开花。
更为有利的是,
中国公司在如何把激光雷达造得更安全以及如何把激光雷达用得更安全方面,相比国际同行有明显优势。
以“安全”见长的北醒为例,超百万台激光雷达量产经验的积累,让这家公司对如何造安全可靠的激光雷达理解、实践非常之深。如北醒创始人兼CEO李远所言,生产制造这行,干过的跟没干过的完全不一样,干过百万台的跟干过几万台的又不一样,很多经验教训必须要做过才知道。这是中国激光雷达公司的一大优势。
在如何把激光雷达用得更“安全”方面,中国激光雷达公司也走在了前面: 与乘用车主机厂的合作,让北醒经受住了车规级可靠性的严格检验和大规模量产对于工艺的极致要求;与滴滴自动驾驶的合作,让这家公司在各种严苛/极限的测试和corner case处理中得到持续历练、提升;来自民航、地铁/高铁轨道交通等超高安全级别项目更是不停地在锤炼着这支队伍的安全意识。而这些宝贵的一线“打仗”经验,正是北醒等国产领先公司能够为车企们造出更安全、更好用激光雷达的底气所在。
最后想说的是,“智能驾驶让开车更安全”,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需要被严肃对待的课题,容不得半点企图“走捷径”的想法。
于当下,激光雷达能够提供满足消费者现实所需的安全价值;于长远,激光雷达能够提供通往L3以上智驾所必需的战略价值。进可攻,退可守,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战略/技术连续性。
激光雷达固然有这那的现实问题,但一旦潜能被真正发挥出来,那么,就会是另一个世界级“遥遥领先”的故事了。
而在那之前,路线之争,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