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直播】  50强   整机  ​【联盟】  机构  【视界】  展会  招聘  云服务          微博   公众号AIrobot518 
【​今日焦点
【行业动态】
NEWS / 新闻中心
加磅白犀牛,顺丰的无人化投资逻辑:争夺核心算法
来源:赛博汽车 | 作者:赛博汽车 | 发布时间: 今天 | 247 次浏览 | 分享到:
5月8日,自动驾驶公司白犀牛宣布,于近日完成了2亿元B轮融资,由顺丰领投,鑫源汽车与老股东线性资本跟投。


顺丰加磅无人配送赛道。

5月8日,自动驾驶公司白犀牛宣布,于近日完成了2亿元B轮融资,由顺丰领投,鑫源汽车与老股东线性资本跟投。

成立于2019年的白犀牛,是一家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以无人配送为起点,主要专注于城市公开道路上的自动驾驶产品和服务。

这不是顺丰第一次布局无人配送领域。

早在2023年6月,顺丰首台冷链无人车已运用于接驳工作中。同年,其与新石器无人车展开了进一步合作。

彼时,便有顺丰将要战略投资新石器的声音不断传出。

然后,最终顺丰把目光转移至白犀牛。


白犀牛部分股东信息

去年8月,企查查数据显示,白犀牛完成新一轮股权变更,北京顺达同行科技有限公司为新增股东,持股比例为7.3114%。该公司为杭州顺丰同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由顺丰控股百分百持股。

从新石器到白犀牛,顺丰的投资逻辑逐渐清晰:以相对小的成本掌握核心算法技术能力。结合此前布局,顺丰要逐步构建“末端+干线+空中”的无人化物流网络。

顺丰投资白犀牛背后,掌握技术主动权

顺丰对自动驾驶技术的需求源于其业务本质。

与“三通一达”不同,顺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高时效、高可控的自有运力体系。相较于依赖第三方运力的物流公司,顺丰对配送效率、成本的控制需求更为迫切。

而自动驾驶技术若能规模化应用,可带来两大核心优势:降低人力成本和提升运营效率。

因此,一旦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可能会改变现有快递市场格局。无论是京东,还是顺丰,都在进行战略储备。

不过,与京东以自研为主的战略,顺丰的选择更倾向于寻找第三方深度合作绑定,但目的都是和现在掌握司机一样,要掌握自动驾驶技术。

最开始入顺丰“眼”的是新石器。

早在2023年,双方就展开了一系列的合作。

彼时,有业内人士表示,顺丰选择合作伙伴的方式很简单:价格。“顺丰之前燃油车租金是单台价格3000多元/月,无人配送给同等价格就可以。”在这种模式下,顺丰2023年上了大几百无人配送车,其中有新石器的,也有九识智能的。前者是集团层面合作,后者主要是和个别网点的合作。

同年底,有业内人士向赛博汽车透露,新石器开始挑战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批量生产了1000多台车,计划进一步对外铺开。“其100多人的研发队伍在杭州配合顺丰,准备了1000台测试牌照。”

当时,时任新石器无人车市场副总裁的刘明敏回应称:“近期为了配合双十一,我们确实有100多人在杭州封闭研发,现在还有几十人”。

就在外界认为顺丰和新石器的合作会进一步扩大时,白犀牛登场。

与新石器采取规模化扩张策略,白犀牛更聚焦轻资产运营,专注算法与场景落地。

根据白犀牛方面透露,从去年二季度开始,顺丰物流体系下部分快递网点开始启用白犀牛的无人车,目前白犀牛在顺丰体系内的日均活跃运营无人车规模已经达到数百台,且在持续快速交付中,主要服务于顺丰各快递网点到末端驿站的无人配送场景。

白犀牛创始人兼CEO朱磊称,未来顺丰和另一位战略投资方鑫源汽车,不仅是股东,多方还会做好分工协同,和这些产业方共同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之所以“放弃”新石器,选择白犀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于顺丰来说,后者是更好的标的。

一方面,白犀牛更“轻”。

白犀牛自成立之初就坚持以最小化的资源运作,无论是团队规模、还是商业模式都相对较小,没有车辆工厂、金融租赁等各种其他业务模式,始终专注技术、运营。

另一方面,白犀牛更“便宜”。

根据企查查数据可以看到,新石器已经经历了7轮融资,最新一轮C+轮融资金额高达10亿元;而白犀牛最新一轮为B轮融资,金额是2亿元。

白犀牛融资情况

显然,白犀牛的模式、体量更适应顺丰的需求。

对于顺丰来说,硬件可以外包,但算法必须自主。未来无人配送的核心竞争力不只在于有多少辆车,更在于算法能否高效调度、适应复杂场景。顺丰投资白犀牛,不仅是布局无人车,更是为未来的智慧物流操作系统做准备。

而新石器,正向中通、圆通等快递公司倾斜。

未来,白犀牛和新石器可能会走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

顺丰入局时间点,成本拐点已至

从2023年开始布局,到2024年落子,再到如今的进一步资本投入,顺丰之所以选择现在入局,很大程度得益于,无人配送车辆已经来到了成本拐点。

今年3月底,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一级巡视员、副司长靳兵公开表示,截至2024年快递物流无人车规模化应用已累计超过6000台,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的用户交付了上亿件订单,全行业日均配送量显著增加,有效弥补了快递物流人员不足的重大缺口,标志着快递物流无人车开始从“试点示范”正式向“规模应用”阶段迈进。

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一级巡视员、副司长 靳兵

这背后,是成本的大幅降低。

靳兵指出,2024年邮政快递物流3-10立方的无人车成本与普通新能源车基本持平,大规模量产应用条件成熟。多家第三方运营主体进入行业,商业模式形成闭环,无人车运营进入良性循环。

无人配送如何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答案很简单:能否赚钱。

对于末端无人车这样工具属性比较强的品类,成本是决定商业化落地乃至最后盈利的重要因素,如果能为末端配送实现降本增效,无人配送车将得到大规模应用。

​​​​第六期“全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巡回调研活动”合作商招募中

​报名热线:400-0756-518​​​​

活动时间:2023-09-01至11-30

  • 展会直击|合肥搬易通MiMA亮相重庆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开展首日大放异彩!
  • 凯傲亚太自动化卓越中心智启新程仪式成功举行,林德中国自动化业务加速升级
  • 普渡机器人闪耀大阪世博会!
  • 喜报丨翼菲科技晶圆机器人荣获 TUV 洁净等级 Class 1认证,引领半导体行业新高度!
  • 亚历山大亮相2025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以GomROS操作系统驱动农业智能化升级
  • 视觉上新!海康机器人新品发布会暨技术交流会引爆关注
  • 【重磅新品】国兴智能首发“多层次多模块的全地形细水雾消防机器人”
  • 2025第三届溪有物种创业嘉年华走进经世智能:解码烟台高新区的智造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