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开始吹响“举国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号角,到2018年中兴、华为事件带动起来的集成电路国产替代热潮,再到2021年全球“缺芯”引发的产业集体狂欢,集成电路行业被政策和资本推动着持续走在产品升级和产业高端化的道路上。
三是企业需要真正“耐得住寂寞”,以提升自身技术能力为目标,而不是迎合资本市场为目标。国际企业一直在持续提升滤波器技术和产品性能,而国内的头部手机厂商为保持自身竞争力对滤波器的需求跟国际滤波器企业同步。这就导致国内滤波器企业由于起点低,为了短期能获取资本市场认可选择做低端产品。
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跟国际企业的差距不断拉大,有限的资源消耗在了已经过时的产品或者低端应用的产品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近几年大量资本涌入滤波器领域,却没有真正解决国产化的问题,出现了“好听的故事越来越多,好用的产品越来越少”的行业怪象。
企业应该对这个现象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要以实现真正的高水平国产替代和满足头部客户的需求为牵引,以跟国际企业的最新产品不能太多的代差为目标,在自主EDA、工艺和量产能力上不断升级,然后不动摇地做出有竞争力的SAW产品,同时要以实现自己的合理利润为目标,来保障自身长期健康发展从而能够持续研发投入。这个周期可能很长,因此不符合大部分资本的要求,但滤波器企业要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不要轻易在技术和产品上降低标准。
以下这段话来自一位建议我写写滤波器的业内大佬,“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中国滤波器发展之路,正处在多歧路的状态,前方还有浓雾加狂风暴雨。我们今天的选择,将决定我们未来能达到的高度。务实、认真和坚持,将帮助我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此致敬并结尾,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