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车星球|年销100万台,这可能是自动驾驶率先大规模商用的场景
来源:木蚁机器人
|
作者:木蚁机器人
|
发布时间: 1007天前
|
8018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自动驾驶应用的诸多场景中,有一个场景较少进入公众视野,但已经实现了无人化、规模化部署,这就是无人叉车。

在自动驾驶应用的诸多场景中,有一个场景较少进入公众视野,但已经实现了无人化、规模化部署,这就是无人叉车。2021年我国无人叉车总销量约8000台,在自动驾驶各细分场景中位居前列,而且还在快速扩张。
如果从2008年大学期间在创新实验室、组建机器人团队研发轮足式蚂蚁机器人开始算起,钱莫天在机器人领域已经有了近15年的经验。
作为一名“创二代”,钱莫天却没能拿到“金手指”的剧本。首次创业的第二年,便遇上了“现金流断裂”。艰难维持一年后,第一次创业正式谢幕。 但钱莫天是幸运的,2016年3月,不甘心的他开始了二次创业。此前外接项目中一位客户定制的移动机器人底盘成了他重振旗鼓的起点,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新的认知。 “机器人应该是做人不愿意做或做一些比人更擅长做的事,去替代人完成一些大量的重复性劳动。” 自此,钱莫天的第二次创业项目——木蚁机器人便有了初心,“让人类不再搬运”也成为了企业的slogan。 一开始木蚁把重点放在了AGV货架搬运,然而彼时的AGV赛道已经一片红海,在一些细分场景,客户的需求也比较零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随后,木蚁关注到了叉车,这个在工业及物流领域的原生搬运工具,是占比超95%的品类,容易打造出爆款产品。于是2018年,木蚁决定聚焦无人叉车。 选择叉车领域除了符合初心,更重要的,是叉车领域拥有托盘这个通用载具。通用意味着标准化,标准化意味着大规模和快速降本,一旦技术突破,无人叉车将会大量爆发。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数据,2015-2021年,全国叉车销量逐年增长,2020-2021年,受益于国内新冠疫情得到良好控制,以及制造业、物流业的快速恢复,国内叉车销量增速超过30%,2021年全国叉车销量突破100万辆。 “我们赌的就是这100万的叉车市场,相信未来一定会率先被智能化。”钱莫天说道。 2019年,钱莫天在德邦快递最大的快运分拨中心——广东顺德枢纽中心,遇到了愿意尝试无人叉车的负责人。场景封闭、叉车量足够大、落地的技术难度大、此前没有人能成功进入,这几个因素叠加,让钱莫天确定,这是木蚁实践产品和技术的最佳场所。 在公路运输环节,一般按照货物的单票重量从小到大,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快递、零担和整车。 快运服务此前曾以30公斤以上500公斤以下小票零担市场为主力,但近年来其业务的上下限在不断扩展,与快递、大票零担的界限日益模糊。 但目前,快运分拣中心依然是以重量较大的货物为主,由于货物体积和重量大容易损坏分拣设备的原因,基本还是以人工分拣为主,尤其35公斤以上的大件,更是只能由人工操作叉车进行搬运及分拣。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快运中心叉车工人的工作时间都是从晚上到凌晨,时长在10-12个小时之间。同时,由于货物的吞吐量很高(高峰期一小时大约会达到1万箱),因此,对工作人员的体力要求也很高。 “在快运中心工作就是在打仗,必须年轻力壮,所以现在快运中心最大的问题就是适龄劳动力已经出现了断层。目前是以70、 80后为主力,90、00后几乎没有,同时,离职率还很高,在30%左右。” 钱莫天表示。 另一方面,人工操作常会出现不按照规定路线行驶、转弯不当、高负荷行驶或速度过快导致的安全事故。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一方面会出现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可能导致仓库交通瘫痪,出现爆仓(短期内大量货物聚集,超出了场地的分拨承载能力,导致难以快速中转疏通的现象)的情况。 正所谓市场有多痛,需求就有多强烈。从顺德开始,钱莫天打开了新的局面,同样,也迎来了产品、技术、模式多方面的调整。 传统的快运中心搬运业务场景,是在一个托盘上放置多个目标货区的货物,叉车工人会开着叉车一边运输一边分拣各个货区的对应货物。 显然,这样的流程对于无人叉车并不适用,因此,业务流程必须进行调整。在卸货区域,由人工先进行分拣并将货物装在托盘上,并确保一个托盘只放同个目标货区的货物。之后,无人叉车叉取托盘,取货后,工人先扫货物上的标识码或库位码,再扫叉车上的码,调度系统再根据两个码的车货信息进行匹配,给无人叉车规划一条最优的路线出来进行配送。达到货区后,无人叉车会自动卸货,完成后再返回。确定了业务流程的大框架,之后就是围绕这个框架在客户最在意的两个痛点——效率和安全上做功课,“只有解决客户问题的产品才是最有价值。” 钱莫天说道。 因此,木蚁选择的策略是从各环节进行优化。以最大化效率为目标,进行整体方案的正向设计,从而达到又快又安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