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直播】  50强   整机  ​【联盟】  机构  【视界】  展会  招聘  云服务          微博   公众号AIrobot518 
【​今日焦点
【行业动态】
NEWS / 新闻中心
探维科技:激光雷达下半场迎来梦幻开局,如何打赢这场战役?
来源:探维科技 | 作者:探维科技 | 发布时间: 875天前 | 1534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探维科技CEO王世玮受邀参加腾讯科技《有电对谈》,与腾讯新闻创作者远川汽车评论主编罗松松、绿芯说创始人许政,针对激光雷达的行业变局进行了线上对谈。以下为对话精华内容:

近几年,国内外激光雷达市场正在上演“冰火两重天”。海外激光雷达市场为何陷入困境,国产激光雷达又缘何突飞猛进?

近日探维科技CEO王世玮受邀参加腾讯科技《有电对谈》,与腾讯新闻创作者远川汽车评论主编罗松松、绿芯说创始人许政,针对激光雷达的行业变局进行了线上对谈。以下为对话精华内容:

01

罗松松: 过去一年在激光雷达行业发生了很多大事,如何看待Velodyne和Ouster这两家头部激光雷达公司的合并?目前激光雷达的市场需求和国内应用场景有哪些?

王世玮:目前,国内与国外的激光雷达行业发展节奏和趋势不同。国内头部的几家供应商拿了大量的整车项目并陆续开始交付,包括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也都开始搭载激光雷达上路,反映了国内整个行业发展的积极态势。国外则相反,真正的量产车型的节奏和态势相对国内较为缓慢。这两家公司的合并,其实是一次深度的整合,未来可能会有一些发展和变化的新机会。其实汽车的应用场景是非常巨大,而且潜在规模是海量的。

02

罗松松: 目前激光雷达的发展远未达到大规模量产的水平,阻碍规模量产的主要原因是?

王世玮: 目前主要问题还是成本和质量两大方面。成本方面,行业还走在发展较为初期的阶段,整个市场还需要时间去培育和孵化。作为激光雷达供应商,我们会逐步把价格降到合理的趋势范围,同时国内很多主机厂对此给了很多的宽容度和需求导向。

质量方面主要体现在在技术路线上,“混合固态”会是一个绕不开的必经之路,目前业内出现多种不同的扫描技术方案,也会占用不同的成本。基于成本和性能的考量,车企也会有不同的标准和选择。

03

罗松松:有的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会看激光雷达的数量,激光雷达是不是越多越好?是否可以从数量够判断一家车企的自动驾驶能力呢?

王世玮:从车企角度来看,数量多少并不是核心问题,重点关注的是安全和视觉方案的融合。对于整个感知系统的安全性评估,远超过对于技术参数或者硬件数量的关注,以及如何定义好未来激光雷达在车上的功能。比如激光雷达究竟适用于哪些场景、与怎样的视觉方案融合,是不是有的功能在夜晚情况下必须有激光才能用?车企会在它的产品定义当中逐步给广大车主讲清楚。

在自动驾驶技术能力方面,主要还是取决于自动驾驶方案。在过去几年,技术路径方面我们曾经看到过很多不同的技术方案,甚至出现过十几种的技术方案情况。但经过一段时间行业的选择,未来一年到一年半左右,各家厂商在技术路径应该会呈现逐渐趋同的局面,在方案上会越来越接近。

04

罗松松: 过去两年,国内激光雷达行业在共识方面有怎样的变化?

王世玮: 目前越来越多的标准和规范共识需要统一。比如激光雷达如何可以更安全、车规级激光雷达应该具备怎样的环境稳定性和特性等,这些共识还没有开始达成。

05

罗松松: 目前激光雷达行业的成本曲线是否已经到达相对的瓶颈期?还是可能会进入到又一个下探阶段?

王世玮: 激光雷达的成本,跟工程稳定、技术路线方案是否先进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激光雷达行业发展近五六年的时间里,有很多路线是不及预期的。在方案的选择过程当中,行业需要综合考虑方案的先进性和工程化量产落地的可能性。供应商一方面需要考虑性能,同时还要去考虑所用到的各个器件,能够让供应链、在整个基础工业的大环境下到达怎样的成熟度和量产应用的情况。比如说像OPA(相控阵固态激光雷达),迟迟未能满足上车的基本工程化要求,成本曲线也不及预期,所以逐渐淡出市场主流。

而激光雷达内部涉及的元器件和材料很多,比如激光器、接收器以及一些驱动的电路芯片、以及MCU算法,芯片等等都需要综合考虑,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且也是整体系统需要去优化的事情。可以说,整个成本的下降取决于方案的综合优化设计。

另外一方面,行业中会出现的成本下降,其实是因为有更多的“玩家”也开始加入了激光雷达的赛道当中,以此达到规模化的产业环境,帮助激光雷达供应商完成成本下降的目标。目前来看,可能在明年或者甚至几个月之后的时间内,大家可以看到整个量产版本的激光雷达会在成本上有快速的进展,能够把成本或者价格降到500美金以内的规模。

06

罗松松: 最近各大公司都相继公布了自己固态补盲激光雷达产品的新进展,从整体趋势来看,2023年会不会成为激光雷达的新战场?

王世玮:在补盲方向上,激光雷达跟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会形成些差异化。在测距和精度方面,补盲的激光雷达更准确。目前,业内确实是在布局固态补盲雷达,这也是我们重点开拓的一个方向。



​​​​第六期“全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巡回调研活动”合作商招募中

​报名热线:400-0756-518​​​​

活动时间:2023-09-01至11-30

  • 旷视接待21国驻华使节 共探智慧城市新机遇
  • 优必选与东风柳汽签订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已收到预付款
  • 受邀参加央视《赢在AI+》,九曜智能亮相2050大会
  • 破解具身智能"数据困局"!松灵发布具身数据服务方案
  • 亮相LogiMAT China!磅旗科技携医药全场景AI无人化方案圈粉无数!
  • 安森美:AMR移动机器人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平地高楼起
  • 大模型技术助力交管智能升级,海康威视亮相第十五届交博会
  • 天链机器人亮相成都工博会 以创新科技驱动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