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具身智能产品已商业化落地,市场或达9731......
2025-04-30
[行业新闻] 京东物流智狼出海!首次亮相韩国首尔物流仓储......
2025-04-28
[行业新闻] 开仓即满仓!京东物流连开韩国仁川、利川两大......
2025-04-25
[行业新闻] 里工荣登“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最具投资价值......
2025-04-24
[行业新闻] 全厂(物流)!顺力智能亮相东莞市人工智能产......
2025-04-24
2025-04-23
2025-04-23
[行业新闻] 济南:起步区2026年部署无人快递车100......
2025-04-23
[行业新闻] 唯一中国企业!京东物流斩获中国电子学会自然......
2025-04-22
2025-04-22
[518原创] 518智能装备在线走访蚂蚁侠科技,共......
2025-04-30
[518原创] 盛况直击|镭神智能激光雷达闪耀FAI......
2025-04-26
[518原创] 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pl......
2025-04-26
[518原创] 【4月25日论坛】海康机器人、寻迹智......
2025-04-25
2023年日本东京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于12月2日圆满落幕,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展会超50家国产厂商参展,来参展的中国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类:
1、协作机器人:节卡、艾利特、珞石、遨博、越疆、达明、法奥意威、睿尔曼、库伯特等。
2、服务机器人:齐元、宇树、猎户星空等。
3、机器视觉:梅卡曼德、星猿哲、视比特、迈尔微视等。
其中协作机器人展商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服务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也备受关注。相比之下,工业机器人就显得没有那么火热。
之所以如此境况,一方面,日本东京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机器人展会之一,众多中国厂商都会借此机会了解国际机器人市场。
另一方面,相对于工业机器人,中国的协作机器人起跑更快、更早,无论从产品的迭代还是应用场景的商业化落地方案,目前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国际市场的商机也会更大,服务机器人和机器视觉厂商也是如此。众多中国厂商更多是想打知名度,做大宣传,由此来吸引客户和合作伙伴。
针对日本基本国情,中国厂商目前正在了解日本机器人市场并试图寻找突破点。
从社会层面来看,日本作为典型的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旧的劳动力逐渐减少,新的劳动力补充缓慢,机器人作为人力的补充与替代,未来市场发展空间预计会不断增大。
从政策层面来看,日本近几年一直鼓励中小型企业引入机器人,以提升企业员工的个人产值。据了解,日本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0%,是非常有潜力的市场。
在产品使用上,日本企业非常注重节能环保,并更倾向于使用占地更小的机器人产品,相较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更贴合中小企业的需求。
基于以上对中国厂商可能进入日本机器人市场的机会分析, MIR研究员同时也发现了很多国产机器人对日本市场的理解的误区。列举几个,供大家参考。
01
中国厂商对日本机器人市场的误区
误区1:产品的性价比高。
中国厂家对性价比的定义更多是价格上的便宜,跟日本市场所认为的性价比高有较大差距。日本在对产品的选择上,价格可能不是其重点衡量的指标,而是更看重该产品可以撬动的背后价值。比如1000万的产品可以创造1个亿的价值,100万的产品可能创造的价值只有200万,那么1000万的产品就是性价比高的。如果在100万的产品和1000万的产品中做选择,那么日本市场大部分会选择1000万的产品。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日本的百年企业是全世界最多的,所以不会只看眼前得失,而是用长远的目光看问题。
误区2:高龄化,人工费贵,所以很有希望。
在日本很多企业的观点中,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是对人的不尊重。机器人是帮助人工作的,而不是替代人的。所以日本企业在导入机器人后,人工成本不但不会下降,总体成本反而会上升。他们更看重的是成本上升后,创造的价值可以上升多少。
比如,MIR日本研究员曾参与过这样一个项目。
深圳某公司给日本一家医院提的方案是:医院导入清扫机器人,可以把合作的保洁公司替换掉,以节省开支。日本这家医院听后非常生气,理由是:把合作这么多年的保洁切掉后,他们的员工怎么生活?所以,不能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这种方法去和客户提方案。
误区3:产品便宜,所以客户可以理解或接受产品的瑕疵,有更高“容错率”。
日本企业普遍只接受成熟产品。举个例子:日本的磁悬浮列车从1962年开始研发,预计2045年全线开通。几十年间一直在进行测试,每天在山梨县的山里运行,就是为了保证投入市场后能够万无一失,“1000%”不会出故障。部分中国品牌的思想更倾向于产品出现问题后,用修理、退换、赔付的方式进行处理,或者说以价格便宜为由让客户理解。这种思想在日本市场是不可行的。
给到客户的产品,哪怕是只有一分钱的,免费的,也要“1000%”保证不出问题。一旦出现一个小问题,很可能会导致整个公司失去信誉,甚至倒闭。比如10年前某家头部食品厂商,因某个员工将一批货的生产日期打错被发现,结果再也没有人卖这家厂商的产品了,最终倒闭被收购了。
误区4:有代理商,有客户名单就可以打开日本市场。
很多的中国头部企业都有进入日本市场的需求,MIR日本研究员也收到过大量的这样的需求。这个问题上,可以断言,仅凭代理商与客户名单是绝对不可能的,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要产品要过硬,用户可以接受,然后代理商才会给你卖产品。即使给代理商利润再高,他们也不会去推一个有风险的产品。而且代理商已经有固定的合作的厂家,相互之间是一种坚固的伙伴关系。从零开拓,需要大量的时间。
误区5:市场容量大,潜力大。
日本机器人市场容量大、潜力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日本客户会提出非常多的要求,硬件和软件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定制化,中国厂商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对应需求。同时,产品做出来后,客户可能最多只会买一台,甚至一台不买。这些人力、物力的成本消耗,很多中国厂商都无法接受,认为帮你定制化了至少应该买几百台吧,要不然我成本都不够。相反,日本客户会认为我买了第一台,冒着很大的风险帮你做试用,已经很给你面子了,怎么可以让我一下子买几十、几百台呢?但是一旦接受你的产品后,肯定会大量的下单,甩都甩不掉。
第六期“全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巡回调研活动”合作商招募中
报名热线:400-0756-518
活动时间:2023-09-01至11-30
Copyright © 2018-2025, 服务热线 400-0756-518
www.zhineng518.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518智能装备在线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冀ICP备19027659号-2】 【公安备13050002001911】
运营商:河北大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