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 AGV 自主导引机器人作为物流科技的体现被大肆报道。现在 AMR 自主移动机器人凭借其优势,正在逐渐取代 AGV 机器人的地位,成为更加智能的「搬运工」。
这个领域也出现了众多被资本热捧的创业公司,Syrius炬星便是其中引人关注的一家。在发展路径上,Syrius炬星有些另类,先出海到机器人巨头林立的日本市场,积累经验之后又回到了国内。而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 蒋超,是原谷歌 Google X 实验室 Project Tango 项目负责人,这样的背景似乎让他和另外一些同领域创业者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
01AMR 是工业智能化机器人新方向
Founder Park:AMR 机器人和 AGV 机器人的区别是什么?
蒋超: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是自主移动机器人,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是自动引导小车。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解释一下机器人,在我看来机器人应该具备两个特征,第一是应激反应,对环境变化有感知,同时能够适应这种变化;第二是具有自主性。AMR 具有这两个特征,而 AGV 是没有的。AGV 需要依赖地上的二维码引导,没有自主能力;有些能够感知环境的变化,但无法做出应急反应。
另外,从控制的角度讲,AGV 受制于中央的调度,自主性较小;AMR 受中央调度制约较小,自主性比较高。
Founder Park:AMR 机器人在物流运输中发挥什么作用?
蒋超:Syrius炬星做的机器人全称叫 PA-AMR,PA 是 Picking-up Assistant 的首字母缩写,就是做辅助拣选的机器人。商品销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拣选出货的环节就会变得比较困难,就需要机器人帮忙。比如机器人帮忙找货物,根据存储位置去提示操作员把货拣出来,之后机器人要把货物送出来、打包,然后上卡车送走。机器人在仓库里主要是推动辅助检选的整个流程,它会自主规划捡货路线,以及能根据货物的存放位置关联性,提高捡货效率。
Syrius炬星的 AMR 机器人全家福 | 来源:Syrius炬星官网 除了辅助拣选,我们也有做仓库的上下架业务,比如把货物从托板上放到货架上以供拣选;还有一些退货的逆向物流也可以做。在一台机器人上装不同的软件就可以做不同的业务了,Syrius 炬星的机器人适应性还是很广的,基本上能够把整仓里电商的履约业务全部串联起来。
Founder Park:AMR 机器人的运行需要解决哪几个层面的问题?
蒋超:第一个层面是单机的问题,包括定位和导航。目前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多传感器融合,因为单个传感器会在某些条件下失效,多传感器融合能够保证机器人始终知道自己的位置和目标,从而规划自己的路径。
第二个层面是多个机器人之间相互协作的问题。AVG 机器人是统一接受中央电脑的安排,而 AMR 机器人不一样。比如把一个任务下发到机器人集群中,它们之间可以相互通信,探讨解决方式;如果其中一个机器人有故障,会把自己的任务分配到其他机器人身上。
第三个层次是仓库和业务的适配。无论是 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仓库管理系统)还是 OMS(Order Management System 订单管理系统)都需要给 Syrius炬星的集群系统发指令,所以是有一个适配层存在的。Syrius炬星的适配层叫 Flagship API,只要有 WMS 或 OMS 对接,就能够给集群系统下任务了。
Founder Park:AGV 机器人当时已经成为主流,创业的信心是什么?
蒋超:Syrius炬星是 2018 年 5 月创办的,当时最大的担心是会不会已经太迟了,因为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公司。前期仔细地做了很多调研,能坚持做下来有两个支撑点。
第一,中国市场需要的是 AMR 机器人。如果仓库做自动化升级,用 AGV 机器人的解决方案成本很高,而且这种决策是一个单向门(永久性的、不可逆转的决策),可能需要一次性投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投资回报周期可能是 10 年甚至 20 年,是一个非常长期的重大决策,对很多物流企业来说,做这种决策太难。而 AMR 机器人非常灵活,能够抵消掉这种劣势,就相对有竞争优势。
第二,当时中国市场上还没人提 AMR,AMR 的定义最先出现在 Fetch Robotics 的官网,当时看到这个概念之后就觉得可以运用到仓库里面来帮大家搬货。利用数据驱动预测前端的消费者行为,驱动机器人集群去做,可以让物流效率得到本质上的提升。以前的模式是供应链决定消费者能消费的产品,有什么货就推广什么;现在有了数据和能迅速反应的机器人,就相当于消费者拉着供应链往前走,而能不能拉动供应链,最重要的设备就是 AMR 机器人。
Founder Park:物流是很看重成本的,AGV 早期渗透率不高是因为成本太高吗?
蒋超:是的。一般看一款产品或者说服务对市场的接受程度,可能大家都会看市场渗透率能达到多少。2012 年 Amazon 收购 Kiva System,国内的公司受到启发去创业,但是到 2017 年。AGV 机器人的渗透率也还是很不乐观的。
我当时还就此事去咨询了券商研究员,他们给出的结论是和地理决定论有关,先天的地理条件直接决定产业能不能做起来。美国是全球第一消费国,但大部分产品都依赖进口,所以美国需要非常大型的仓储物流转运中心。而且美国地广人稀,只有 4 亿人口,所以大型仓库以及大型仓库里面的机器人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是全球第一的生产国,全球第二的消费国,生产和消费是在一起的,不需要那么大的仓库。中国的物流大部分是小物流,仓库都是快递的分拣中心,所以需要的是高灵活度、能够服务广大中小企业、中小仓库的机器人和机器人系统。
Founder Park:AGV 和 AMR 的技术发展道路有什么不同?
蒋超:AGV 是传统工业下的自动化产物,依靠磁条或者二维码能解决场内搬运的一些需求,但是要解决物流和电商场景里的问题,或者解决其他的一些更加复杂场景里的搬运问题等,就不只是要把机器人做好的问题了。
其实是先有了数据驱动,有了 AI 想通过在比特世界算出来的结果去影响物理世界的想法,继而发现了一个连接点,这个连接点是机器人,所以才创造了 AMR。AMR 的重心是在软件、数据等更偏智能的方向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Founder Park:AMR 机器人的增长是对于 AGV 的替代性需求吗?还是增量需求?
蒋超:物流行业是一直存在拣货需求的,AMR 没有替代 AGV,只是以更好的服务、更低的成本满足了需求。除了物流行业,其他的行业也开始用移动机器人了,应该是多点开花的一个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是能解决一些问题的,这就产生了新的需求,在我看来增量的需求还是比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