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行业门户网
品牌 活动 访谈】  50强   整机 【联盟】 机构 【视频 展会 招聘 云服务   微博     关注公众号
咨询热线400-0756-518
今日焦点
​​​金陵智造AGV舵轮
智慧物流,移动机器人全媒体,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新闻中心
海康威视胡扬忠专访:从安防到千行百业场景数字化
来源:海康威视 | 作者:海康威视 | 发布时间: 417天前 | 4008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果你对海康威视的印象还是A股“安防茅”,是时候更新你的认知了。这家安防领域的全球龙头企业,过去8年以来,一只脚稳稳站立在安防业,另一只脚已经迈进了诸多企业的生产线、质检线、物流线,在10余个主行业、近90个子行业的数百个场景中,提供了海康威视的智能产品与解决方案。

胡扬忠:希望有一套办法,我们一直没有找到。于是,我们用极其简单的方式,决策权前移,由行业和产品团队自己决定,自己把握。也成立了多家创新业务公司,独立运营。后来,我们形象地说,我们的业务是榕树,就像榕树有很多树枝,不必都向上生长,各自可以横向生长,可以长出自己的气根,长出自己的生长根。

比如,工业场景下的传送带,应用非常广泛。为了减少传送带的故障,保证生产效率和避免安全事故,人工巡检是目前主流方法。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人工巡检?我们曾用监控摄像头去看皮带有没有跑偏,也用热成像去检测皮带温度是否升高。很多传送带的环境很恶劣,在北方室外零下30-40°C,南方有些地方雨水多,很潮湿,还有的地方粉尘很多,有时大雾,监控摄像头和热成像摄像机的维护就很麻烦。5年后,我们发明了光纤听诊技术,正好适合传送带监测这个场景,没有比光纤听诊技术更好、更皮实的解决方案了。这样,我们也补上了光纤听诊产品线。

HBR中文版:各式各样的场景,海康进入后,算是颠覆式的新技术方案的提供者吗?

胡扬忠:很多技术都有人在做了。海康威视不追求颠覆式技术去解决问题,但我们会提供很多不同技术的产品,融合了多种技术的产品,去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希望成为场景数字化的集大成者。

HBR中文版:你之前说,企业数字化应该是行业+技术,一定是行业先行,不是技术先行。进入这么多场景、这么多行业,作为安防起家,海康怎么能理解那么多行业?通过读懂场景,就能读懂行业吗?

胡扬忠:我们不是行业专家,不可能很懂行业。我们也不需要精通每一个行业,因为我们是有行业伙伴的,他们懂行业,他们带来行业的各种问题。比如工业自动化公司,全国就有上万家,做各种各样自动化设备,他们要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我们配合他们就行了。这是一个生态,产业还是要分工。一些大公司的自动化团队、数字化转型的团队,我们作为他们的伙伴就行了。他们有很多想法,在他们的场景里有这样那样的需求,我们有没有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比如煤质检测,原来的检测方式成本很高、时间很长,有客户找到我们,能不能做煤质快速检测?我们就和他们的研究团队合作,一起去探讨这个事情怎么做。我们先摸底自己的技术,理论上是否可行,再做出第一台设备来一起试点,再做出10台设备进一步试点,不断完善,差不多用了三年时间,这个产品打造出来了。

HBR中文版:你说过,当年海康能发展起来,因为整个安防赛道处在一个爆发期。海康现在切入企业数字化的多场景,也是一个爆发期的开始吧。

胡扬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企业场景数字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即使有些场景已经数字化了,现在需要做更多要素的数字化,需要更高质量的数字化,需要进一步提质、降本、增效,提高生产安全。很多企业意识到,数字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立了企业数字化团队。国资委第二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场会,2023年的6月27日,在海康威视的桐庐工厂召开。我们相信,企业场景数字化,正要进入快速成长期。

HBR中文版:海康在安防领域是“安防茅”。按你的说法是小池子里的大鱼。那么在企业数字化的大池子里,海康未来会是多大的鱼?

胡扬忠:我不知道中国企业数字化,能长出多大的鱼。国外有的公司,数字化业务的收入到50亿美元、100亿美元,甚至300亿美元。我们现在不是想自己做多大,而是能够帮助客户解决哪些问题。

HBR中文版:那你怎么定义现在的海康威视?

胡扬忠:AIoT,智能物联。我们是把场景数字化当做一个重要的业务方向去拓展,先帮助客户解决一些问题,当然过程中又会有很多新问题冒出来,要一个一个往前拱。

企业数字化不急于算小账

HBR中文版:在企业数字化的投入上,有人说投入产出比是算不清楚的,但必须投,在投的过程中找到好的投入产出比。另一部分人说,账算不清楚肯定没法做。海康的经验呢?


胡扬忠:对于客户来说,他的账是算得清楚的。如果场景数字化,不能给他带来更好的效益,肯定不会做。用这种方式比那种方式好,他要花多少钱,有什么样的收益,一个个场景里面都会算得清楚。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么多场景,做哪个产品投入产出最高,这样的小账本是算不出来的。我肯定想先做能赚钱的场景,但这是个主观判断。结果是不是这样?做不做得出来?能不能做稳定?不知道的。在企业场景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方向明确,就不算小账了。

HBR中文版:虽然充满不确定,但你比较乐观和有信心?

胡扬忠:在场景数字化上做这么长时间的铺垫,就是在看企业的场景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自己能做什么技术。海康先定位自己,我们的技术底座是感知技术、AI、大数据,在这个大方向做更多技术的积累。

过去10年来,海康威视在自己的工厂做数字化转型一直是非常坚定的,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比如现在海康的半自动化产线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最合算的,换型号也很方便。但还是要去做全自动化产线的探索,我们也做了一条全自动化的摄像机生产线,积累这样的能力对海康来说很重要。如果以后某些型号量很大的话,我们就可以用全自动产线,生产效率就高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海康自己的场景数字化,没有急于算小账。我们相信一分耕耘,会有一分收获。

HBR中文版:多年来你一直说海康是生存模式。现在做场景数字化,有过去多年的技术积累,同时业务定位和优势逐渐清晰之后,海康现在还是生存模式吗?

胡扬忠:哪家公司安全?没有绝对安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像(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描述的,竞争是来自各方面的。我们在这样的一个竞争环境里面,谁都没有那么安稳,做事情都是胆战心惊、如履薄冰的。另一个角度,企业生生死死也是正常的,哪有基业长青?但还是要努力,努力多活几年。

HBR中文版:你一直说,海康坚持赚技术创新的钱,特别关注一波一波的技术浪潮。对于现在的大模型时代,你是怎样的看法和准备?

胡扬忠:当年,移动互联网思维横空出世,要把这个行业、那个行业都颠覆了,讲故事圈钱,烧钱。

10多年过去了,还是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扎扎实实把事情做好。当下,要赚创新的钱,也要赚运营的钱,海康威视自己也一直在做提质、增效、降本的工作。

过去几年大家都很看好AI,实际上AI没有带来很好的回报,还是要回到管理出效益。海康也一直保持在AI,包括在大模型方面的大量研发投入。现在慢慢的,在一些提质增效的需求场景找到应用空间。未来,尤其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域,AI的应用会有持续的发展。

HBR中文版:这几年技术快速迭代,让很多公司很焦虑。海康是怎么保持战略定力的?

胡扬忠:永远都要回到商业的本质,就是德鲁克说的,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什么是创造价值?稻盛和夫讲的敬天爱人利他,做正确的事,先做正确的人。这个事情是不是对客户有意义,是不是最好的方式,要做一个基本的判断。我们哪怕只给客户提供了一个产品,一个工具,都要回到创造价值上来。这些活,都要从客户出发,是客户需要,不是我需要。不断审视自己,是不是在做正确的人。

HBR中文版:海康的财务表现一直很好,基本保持连续的盈利增长,这在技术型公司比较少见,在A股上市公司里面也很出色。这是你们坚持要实现的目标,还是结果?

胡扬忠:它是一个结果,不是设定的目标。海康的经营是“吃着碗里的,煮着锅里的,种着地里的”。一直都这样做。最开始做起来是运气比较好一点。后面再做事的时候,成熟的产品,当下的效益肯定是很好的。做新产品的代价就很大,回报不高。还有很多事情现在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企业要长期发展,研发投入一定要有占比,然后销售、供应链都要为未来做事情。假如绩效管理只考核当前财务指标,谁也不愿意做新东西。但这样做也是有代价的,就会慢一点,不那么狼性,平常心,比较稳健。

联系我们:135-1272-6426    188-0319-7535

座机:0319-759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