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刚体材料而言,软体材料互动性好很多,如果用软体材料做出新的机器人,可能会开拓出新的应用领域。
不过,想要完美地同时兼具上述几种特性,还有很多技术上的难题,目前研究人员们也正在寻求一个突破口,比如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刘静团队考虑了室温液态金属在柔性机器人领域的应用;MIT 研究人员曾用 3D 打印、液压驱动的方式驱动机器人运动。
虽然现阶段柔性机器人领域仍比较“概念化”,但其应用前景广泛,未来必将会带来新的变革。
关于作者
雷锋网了解到,论文通讯作者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冷劲松教授。
【图源百度百科】
1992 年起,冷劲松教授开始在哈工大开展智能材料系统和结构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材料系统和结构系统、光纤传感器、结构健康监控、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和工艺技术、可变翼飞行器、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光纤通讯和微波光电子器件、微机电系统等等。
另外,冷劲松教授也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 Nano Materials 担任主编,在 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 和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等国际杂志担任副主编。2006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7 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 年当选欧洲科学院物理与工程学部外籍院士(Members of the Academia Europa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