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直播】  50强   整机  ​【联盟】  机构  【视界】  展会  招聘  云服务          微博   公众号AIrobot518 
【​今日焦点
【行业动态】
NEWS / 新闻中心
江苏南京:布局新产业 抢占新赛道
来源:南京日报 | 作者:南京日报 | 发布时间: 661天前 | 2858 次浏览 | 分享到:
南京市发布的《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围绕“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增强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两大产业集群全球竞争力,拼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航空航天六大产业集群国内制高点,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六个未来产业新赛道。

南京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068家、居全国第9位,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2万家、占全国4.45%——

布局新产业 抢占新赛道

虚拟数字人“宁小馨”登上舞台成为元宇宙活动的主持人;器官芯片成为迷你“阿凡达”,将“替身”试药变为现实;大型集装箱“充电宝”搬进了越来越多工厂,缓解夏季高峰用电难……

虚拟主持人“宁小馨”。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给全球企业创造了新一轮“变道超车”的机会,南京的高科技企业敏锐捕捉风向,争相布局以人工智能、元宇宙、新能源、量子信息、生命科技等为代表的“新赛道”,表现亮眼。南京日前公布的1—5月经济数据显示,南京市高新技术制造业持续领涨,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9.1%,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8.6%。分产品看,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7.0%、104.9%。

位于溧水开发区的长安汽车生产基地。

新赛道拓展新空间,高企创新活力足

南京魔数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勇是一位南京本土的持续创业者,程序员出身,涉足过互联网市场,最终将投资创业的脚步落在了“元宇宙”。

“2018年起我们开始研究可穿戴设备,认为大有空间。我们花了很大精力在挑选赛道上,比如元宇宙分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两条赛道,前者是文化娱乐业驱动,后者是生产工作为驱动,我们选择了后者。在硬件和软件的赛道上,我们也选择了后者,成为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研发企业,我们提供工业增强现实解决方案,不生产头戴显示设备,但可以接入市场80%的头戴显示设备。”王勇说。

一头扎进工业体系,“魔数团”迅速成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伙伴。眼下,很多大型制造企业,大型设备卖到了全球,而核心设备工程师数量有限,传统方式下需要工程师频繁出差,有时候甚至一待就是半年,成本高昂。如今,在“魔数团”的AR远程协作下,工程师可以将图纸和参数直接投递到前端工厂技术人员眼前,远程指导。

南京魔数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像迈瑞医疗的智慧手术台等产品远销全国,在建设初期工程师最少要出差9次,现在借助我们的技术将出差次数降低到3次。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全国病虫害测报环节,一线的测报站工作人员由2人变成1人,工作人员只要一句‘识别’,AR眼镜就会自动识别病虫害种类以及各类害虫的数量和密度,大大减轻了一线人员工作的负担,提升了工作效率。”王勇说。

他用“腾飞”来形容今年上半年的发展状态,公司相继和百度智能云、钉钉等达成战略合作,今年的业务量预计是去年的两倍。以虚赋实,以虚强实,让他在新赛道找到了“新蓝海”,也找到了成就感。

在南京的高企“大家族”,有着大批像王勇这样“嗅觉敏锐”的新赛道“开拓者”。

中国人工智能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创院院长张钹,领衔组建的南京清湛人工智能研究院从南京出发,主要做两件事:一件是,加强基础研究,做“从0到1”的工作;一件是产业化。“几次工业革命中,中国都错失良机,在人工智能的这场赛跑中,我们不能再失之交臂。”张钹说。近期,该研究院公布其最新产业化成果——国内首次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和mlops平台,对工业品进行缺陷检测。

6月10日,中国江宁2023元宇宙产业·人才高峰论坛暨AIGC发展大会上,北京清博智能、Unity华东区数字创新基地(国唐元境)、中软教育、软通动力、人加机器人、数盒科技等16个产业项目签约落户江宁高新区,涵盖人工智能、元宇宙、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医疗等领域,总投资约81亿元。

中国江宁2023元宇宙产业·人才高峰论坛暨AIGC发展大会。

新赛道给南京的产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力。南京市不断优化新研机构支持政策和绩效评估体系,建立更精准聚焦的高水平和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机制,滚动支持40家培育对象提质增效。数据显示,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从2018年的3118家增长至2022年底的9068家、居全国第9位,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过2万家、占全国4.45%。

突破高精尖技术,“小巨人”成长快

从只有一台设备、400平方米生产空间、不到10个人的小微企业起步,逐步成长为拥有数十条全自动生产线、自建厂房6万多平方米、全球员工约500人的集团化公司。

南京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正式运作,到被评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用了10年时间。

“公司从运营之初起,就专注于高分子膜材料的研发、加工、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终端聚焦于各类电子显示器。”贝迪新材总经理张军介绍。

2017年,市场上还没有以膜承载量子点的显示技术时,贝迪新材率先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着手研发量子点增强膜。经过2年多的研发,产品率同行之先,于2019年实现量产,近两年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国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目前,贝迪新材聚焦功能高分子膜材料行业,拥有“高精密成型”“高精密涂布”“高精密押出”“关键装备设计”等核心技术,客户涵盖苹果、微软、LG、华为、京东方、小米、海信、TCL等大型终端电子产品生产厂商。

近年来,南京市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形成一整套工作方法,涌现出一大批像贝迪新材这样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的优质企业。

​​​​第六期“全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巡回调研活动”合作商招募中

​报名热线:400-0756-518​​​​

活动时间:2023-09-01至11-30

  • 旷视接待21国驻华使节 共探智慧城市新机遇
  • 优必选与东风柳汽签订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已收到预付款
  • 受邀参加央视《赢在AI+》,九曜智能亮相2050大会
  • 破解具身智能"数据困局"!松灵发布具身数据服务方案
  • 亮相LogiMAT China!磅旗科技携医药全场景AI无人化方案圈粉无数!
  • 安森美:AMR移动机器人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平地高楼起
  • 大模型技术助力交管智能升级,海康威视亮相第十五届交博会
  • 天链机器人亮相成都工博会 以创新科技驱动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