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无人作战装备,包括自动化无人平台和制导武器,在冷战两极军备竞赛和局部战争需求的牵引推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中的尖端代表,人造地球卫星、洲际战略核武器,重新定义了恐怖核均势和核威慑下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现代战争底层逻辑。在冷战期间的多场局部战争实践中,各类战术导弹大放异彩,功能型无人平台也取得了实战成果。
如何认知智能无人作战集群系统复杂度、设计和驾驭智能无人作战集群系统复杂度,将成为研制工程可行的关键因素。战争讲究“武无第二”,比敌人更能适应复杂战场高烈度博弈的、也必是更为复杂的和先进的智能无人作战集群,才能支撑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在工程可行性和复杂先进性天平的中间,参与研制的人及其辅助工具,必须以面向威胁的实战应用需求为基座,做好平衡支点。
美国近几年的相关型号项目经验值得借鉴:XLUUV在平台技术基本成熟情况下立项,利用深海突防通道投送水雷以尽量简化环境和任务剖面,集群行动时主要应用成熟的预先筹划进行任务协同;MQ-25A基于成熟的总体气动布局、发动机和出动回收技术进行集成,主要用于加油等非激烈对抗性质的作战辅助任务,集群行动时也主要依赖预先筹划进行任务协同。
实战应用价值是评估智能无人作战集群的唯一标准,而实战评估每一代智能无人装备集群的机会可能仅有一次。同时,以高昂的代价发展出的最先进的智能无人作战集群,还需超越“次先进武器决定战争”的规律。为此,按照“设计装备就是设计战争”的理念,需要采用数字化系统工程方法,面向数学物理级、系统信号级、交战行为级、集群任务级的实装和仿真测试需求,发展多尺度内外联合实时测试技术、基于模型修正确认技术的可验证仿真模拟技术,构建智能无人作战集群研制训练所需的“实装-虚拟-构造”(LVC)试验环境。
智能无人作战集群是战争装备,主要用于杀戮和破坏。发展智能无人作战集群科技,正如战机之于民航、曼哈顿工程之于核能、ARPAnet之于互联网,必将转化应用和服务于人类未来的生产生活。智能无人作战集群需要着力突破的HCPS适应开放复杂博弈环境、单体自主智能、多体协同智能、人机交互增强等关键瓶颈科技,将成为未来构建更确定、更低㶲耗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第一生产力。
——无人装备发展中心
陈侯京,许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