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直播】  50强   整机  ​【联盟】  机构  【视界】  展会  招聘  云服务          微博   公众号AIrobot518 
【​今日焦点
【行业动态】
NEWS / 新闻中心
【物流】邱伏生:智能供应链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
来源:物流技术与英语 | 作者:物流技术与英语 | 发布时间: 1571天前 | 11800 次浏览 | 分享到:
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的制胜关键,而智能制造必须要有智能供应链作为保证。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供应链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五个方面典型应用,包括智能化研发设计、供应链需求预测和计划、智能化采购与供应商协同等等,并提出智能制造需要以智能物流作为前提和基础,越来越多的智能制造工厂将智能制造设施嵌入到智能物流系统中,成为流水线化物流系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和部分。

  制造环节智能物流主要是厂区内部智能仓库、WMS/WCS、智能输送上工位(与智能制造设施对接)、条码/RFID数据识别、智能单元化包装(与机器人对接)、自动化装配技术、双箱制、空容器回收、成品包装下线以及制造过程数据化追溯等。

  成品环节智能物流主要是成品进入智能化成品仓库、智能化装车算法、快速智能化装柜技术、智能化成品运输、发货计划协同、分仓流通、经销商智能仓库、全过程导航与追溯等。

  回收环节智能物流主要是包装材料、容器具、不良品的智能循环、智能追溯的过程。

  在传统的制造型工厂,物流流程一般包括物料包装、收货、检验、仓库、装配线、拣料和发货,大量采用领料、脉冲式送货方式,主要模式是人工、叉车、牵引车、液压托盘车等独立元素(物流作业计划缺乏或者不连接,信息是断档模式、变数不易控制、管理过程不闭环等),即使偶尔采用了自动化物流设备,也只是实现了局部的自动化,且生产主要面向批量生产,不具备柔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特点。在设计初期没有将智能物流纳入智能工厂规划范畴的企业,在运作时容易导致过程不均衡,能力不匹配,数据过程衰减、变化和错位,虽然购买了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但是仍然无法在同一逻辑下联动和完成制造计划。

  在个性化的智能制造工厂里,智能物流已成为核心元素。

  智能制造需要面向客户定制的产品,属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物流模式需要采用节拍精准、移动灵活、数据互联互通、实时可视、实时监控的物料输送策略。如通过AGV(或者连续输送模式)从收货区(通过式检验或者免检)到自动化仓储中心(可能使用堆垛机模式、密集存储模式或者多向穿梭小车模式),再连续输送到工位(或者收货后直接输送到工位),设计出面向智能制造的物流输送技术。

  智能工厂采用订单驱动式的生产模式,主要按照客户需求,每个产品订单有可能只有一台或两台,但产品种类会多至上万个。需要通过精益、柔性化的生产,模块化物流配套保证,以支持生产计划和物流作业计划的有效性,支持智能制造,同时保证产品零出错率。

  智能物流包含智能方案、智能输送和数字仿真。从信息驱动到通讯,再到控制,再到智能物流设施动态管理,实时提供更加智能的系统控制解决方案。

  在智能物流的初始阶段,绝大多数工厂愿意采用一台或者多台AGV代替叉车负责拉动式精益物流配送到工位,遵循的是高级排程中的配送时区和拉动计划倒排节点;此后AGV变得更加智能,起到了衔接各个组装、补装等前置工位,以及联动总装的作用;对于周转率高、流量大的物料和产品(比如家电、手机、服装、家居产品等,通常需要大规模定制)经常会有特殊的物流规律分析(plan for every party,PFEP),提出连续物流计划和智能化作业模式,采用连续输送(智能输送机、智能悬挂链等)到工位,形成多点对多点的智能配送模式,减少了过程中的在制品暂存、等待、包装、中转、交接、信息二次采集等断点,从而使得制造和物流浑然一体。对于离散型制造特点相对明显、产品体积相对庞大、生产节拍相对缓慢的制造(比如电机、发动机、坦克、飞机、轨道交通产品等),可以直接采用专用的智能流转设备(如大型AGV),此时工厂里见不到传统的组装流水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AGV移动工作台,沿着工艺路线自动行走,且能够携带产品在装配过程中的重要信息穿梭于工厂,这些信息在工人实际操作时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出错。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可以有越来越多的AGV环绕在装配线周围,协助物料的智能搬运,不再有传统流水线的刚性束缚,大大提升了生产的柔性。

  智能工厂中的智能物流系统能够高效、准确、稳定地完成重复性工作,保证过程品质一致均衡。随着人与机器在产品装配过程中的交互更加紧密,不同的生产环节可通过操作人员(或者人工智能控制的机器人),按照定制产品的需要来使装配流程做出改变。更可以通过系统仿真,针对每个订单、每个物料、每个工位验证生产和物流的工艺流程,从虚拟连接现实世界,具体运作过程中可以是通过一个虚拟订单,看到工厂里的各种设备,通过仿真发现瓶颈并反馈信息,进行实时调节;当实际订单当运行时,协同不同的工厂模块,就可以反馈到监控/优化软件模块。

  5.智能供应链保障生产能力和过程可视化,提高过程的偏差管理和自我协同和调整能力

  智能供应链需要保证信息-物理系统(CPS)的一致性,从而减少执行过程中与计划或标准的偏差,保证企业级的“知行合一”。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类变数带来的过程偏差甚至瓶颈,偏差如果不能实现过程的可视化,瓶颈容易长期积累形成隐患,当其爆发时,往往导致供应链的“掉链子”,其后果轻则造成停产或者断供,重则可能为企业带来莫大的风险甚至灾难。

  智能供应链在保证过程一致性的同时,需要建立过程偏差场景设定、识别和响应流程,更需要设定变数预警、瓶颈和风险识别、应急预案和应急物流管理模式。

常见偏差场景如:停电、设备故障导致的停产、配送过程中堵车、翻车、大批量不合格、火灾、台风、地震及其他灾害、由于环保问题带来的停产整顿、工人罢工、信息标签丢失、容器具损坏、检验不及时、模具损坏、总装不合格、货损等。针对上述可能产生的风险,需要有应急培训和实施演练,以避免实际情况的发生。

​​​​第六期“全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巡回调研活动”合作商招募中

​报名热线:400-0756-518​​​​

活动时间:2023-09-01至11-30

  • 旷视接待21国驻华使节 共探智慧城市新机遇
  • 优必选与东风柳汽签订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已收到预付款
  • 受邀参加央视《赢在AI+》,九曜智能亮相2050大会
  • 破解具身智能"数据困局"!松灵发布具身数据服务方案
  • 亮相LogiMAT China!磅旗科技携医药全场景AI无人化方案圈粉无数!
  • 安森美:AMR移动机器人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平地高楼起
  • 大模型技术助力交管智能升级,海康威视亮相第十五届交博会
  • 天链机器人亮相成都工博会 以创新科技驱动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