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直播】  50强   整机  ​【联盟】  机构  【视界】  展会  招聘  云服务          微博   公众号AIrobot518 
【​今日焦点
【行业动态】
NEWS / 新闻中心
连续四年全球市场份额第一,这家机器人公司如何做到?|寻访隐形冠军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 作者:中国企业家杂志 | 发布时间: 801天前 | 4736 次浏览 | 分享到:
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跨界”到这一领域。比如,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巨头;以格力、美的为代表的空调巨头;还有以海康威视、旷视为代表的科技厂商。玩家们或带资入场,或自带场景、制造经验和技术优势,在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竞争。

此外,在B2B行业,品牌口碑对公司整体业务发展也很重要,郑勇认为,这同样有赖于日积月累的沉淀。“一个仓储物流机器人项目要上马,如果不邀请极智嘉(参与),客户都会担心,这个招投标客观吗?”

来源:受访者

“爬坑”

“行业发展到今天,大家都是从坑里爬出来的。”郑勇说。

他记得,极智嘉刚成立时,市场上还没有同类公司,整个开拓市场的过程非常艰辛。“因为一个新品牌的信任基础不易建设。”“那时候的坑,大多是软件系统运行方面的,有时候,订单数据也不在标准规范之内。还有一些坑,是客户业务的变化,你如何应对?能不能跟上?”

他还记得极智嘉第一款机器人的诞生情形,“那时候市场上的产品都是针对具体场景来做的,要求硬朗,结实,但不在意设计。我们强调设计,整了一个好看的白色外观,还给机器人做了一个塑料外壳,底盘是铝铸一体成型底盘,为了能够实现机器人高品质的稳定性。”

最早的挑战,是怎么过“双11”。

拿到融资后三四个月,极智嘉就拿出了第一款机器人产品。“我们抱着一堆零件,去天猫超市的仓库内现场组装。”郑勇说。那时候,开发周期很短,不像现在,开发周期越来越长,“变成半年、一年、两年,因为思考得更多了,不仅追求产品差异化,也追求产品投入市场后的稳定性。”

郁闷的时刻也会出现。“我们做的产品不能满足客户场景要求。怎么办?坦白说,对于团队,我也没啥鼓励,反而给了大家更多压力,拿了这个项目,一定要搞定。我是吹毛求疵的性格。”郑勇自陈,“因为大家的底层价值意识是一致的,我们都是‘技术直男’。”

极智嘉是最早出海的中国物流机器人企业。“一开始做海外,是为了合适的客户和投资回报,我们出海是在2017年,那时候海外还是蓝海,一些海外客户主动找到我们。”郑勇说,那个时代,所有公司都有这样的机会,关键是形成正向循环。

出海过程中,郑勇发现了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差异。“以前我们总希望把自己定位为市场上的中高端产品,对品质要求很高,这也导致了我们做的产品成本要比别人高,在海外市场卖得更好。”郑勇说。

他看到,这两年,很多企业因为国内竞争激烈而选择出海,但出海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他们可能还不清楚。“海外虽然毛利高,但如果不能达到一定规模,亏损会更大,业务如何打磨长期产品、做好系统维护等服务能力,还有本地化团队的搭建,对于海外发展非常重要。”

郑勇说,机器人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很多产品需要去海外交付,成本很高。“机器人不是标准化的产品,不能靠渠道解决一些问题,你必须要走到当地。”据其透露,目前极智嘉有70%的业务在海外。“国内市场潜力也很大,虽然竞争很激烈。未来,四六开是合理的。”

这些年,机器人领域的产品创新和成熟度越来越高。马斯克(特斯拉CEO)所确定的人形机器人、贝佐斯(亚马逊创始人)通过仓储机器人向家庭服务机器人靠拢,他们都想以科技助人。极智嘉的未来方案是什么?

“我们今天做的是一些专有场景,而他们想做的是通用机器人,我们底层思路不一样。”郑勇说,通用AI早晚都会出来,机会很大。但极智嘉做专用机器人,彼此不冲突,也有性价比优势。“今天,毕竟整个技术在数量应用上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也就是几百万台的规模。”

极智嘉上存下拣方案SkyPick。来源:受访者

控制节奏

1920年,斯洛伐克作家雷尔·恰佩发表的科幻剧本《罗素姆万能机器人》首次提出了“机器人”这一名词。到了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示了一款家用机器人,它可以行走与抽烟,还可以说出77个字。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早已翻天覆地。

2014年,郑勇在考察亚马逊仓库物流项目时,注意到他们正在全面推广机器人的设备应用,这让他感到非常震撼。基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经历,郑勇意识到,这样的机器人系统在物流领域的巨大价值和市场空间。2015年,他在国内创立了极智嘉。

此后,极智嘉用6年时间,成就了两个“全球第一”:AMR市场份额和仓储物流机器人业务规模全球第一。2023年初,郑勇对《中国企业家》说,他很少谈及过去,但如果真能回到过去,他要把节奏放慢,“控制业务增长、产品研发节奏”。

郑勇说,过大的投入,是军备竞赛导致,因为大家把十年要干的事,缩短到两三年来干。资本过热时,公司之间互相竞赛,新产品层出不穷,大家交了很多学费。

关键问题是,一番激战下来,“客户的回报和感知有多大提升,”郑勇说,“现在我最主要的工作是,控制研发投入,更加聚焦产品方向。”

郑勇说,在他的印象里,早期大家还会担心机器人有没有价值,现在极智嘉验证了。“今天跟投资人对话,我们没太多需要解释的,他们不怀疑我们的成长,很关心你的估值。”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上半年,行业共发生11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近20亿元。而极智嘉去年8月公布的E轮单笔融资额,就达到了上半年行业融资总额的三成。在资本寒冬期,这不是一件容易事。

天眼查数据显示,从2016年10月11日到2022年8月9日,极智嘉完成了从A轮到E轮融资,拿到了来自高榕资本、华平投资以及英特尔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资金。据悉,E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公司全球市场拓展,持续推进底层技术研发和重点产品创新。

​​​​第六期“全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巡回调研活动”合作商招募中

​报名热线:400-0756-518​​​​

活动时间:2023-09-01至11-30

  • 旷视接待21国驻华使节 共探智慧城市新机遇
  • 优必选与东风柳汽签订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已收到预付款
  • 受邀参加央视《赢在AI+》,九曜智能亮相2050大会
  • 破解具身智能"数据困局"!松灵发布具身数据服务方案
  • 亮相LogiMAT China!磅旗科技携医药全场景AI无人化方案圈粉无数!
  • 安森美:AMR移动机器人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平地高楼起
  • 大模型技术助力交管智能升级,海康威视亮相第十五届交博会
  • 天链机器人亮相成都工博会 以创新科技驱动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