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跨界”到这一领域。比如,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巨头;以格力、美的为代表的空调巨头;还有以海康威视、旷视为代表的科技厂商。玩家们或带资入场,或自带场景、制造经验和技术优势,在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竞争。
目前能获得大额融资的移动机器人公司,主要是头部公司,它们已经有了成熟产品,并且开始广泛售卖,走到盈利关口。
在物流机器人领域,“万台级出货量”是衡量头部企业的一个门槛。郑勇说,极智嘉从规模上获得的最大好处,就是技术和口碑积累。但他也意识到,“万台”的边际效用会越来越小。
“当年度出货量过了5万台,不仅是成本空间的下降,行业对解决方案的认可度也会有更大变化。”郑勇说,“我们这个行业,首先是方案之争,坚定一种方案后,出货量起来,成本下降,之后方案的优势才会放大,由此形成正循环。”
在郑勇看来,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方案还没有那么确定。他相信,未来物流机器人的产品化和通用性会更好,当然,这也需要头部市场的努力和客户的教育。“我们期待有个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