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直播】  50强   整机  ​【联盟】  机构  【视界】  展会  招聘  云服务          微博   公众号AIrobot518 
【​今日焦点
【行业动态】
NEWS / 新闻中心
万亿级机器人赛道,正在孕育下一个百亿美金独角兽丨什么值得投
来源:小饭桌 | 作者:小饭桌 | 发布时间: 1353天前 | 6126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拓宽海外市场方面,优艾智合在60多个国家建立了渠道,海外收入占比已超20%,张朝辉透露,日韩市场处在物流设备向高端转型的阶段,东南亚则正处在物流体系的红利时期,下一步优艾智合会主攻这两个海外市场。

潜行创新的水下机器人,包括潜行多睿、潜鲛MINI、潜鲛P100、潜鲟F1、潜鲛P200,主要用于水下渔业养殖检测、船体检测、水下建筑物的测量测绘、应急救援等场景。起初就主攻海外市场的潜行创新现与100多家经销商合作布局了线下门店,分布于全球60多个国家。

2020年潜行创新的销售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海外收入占比超80%。目前,完成4轮融资,深创投连投两轮的潜行创新已在行业名列前茅,周长根认为“多数对手败在早期解决方案无法满足客户需要,以及没有搭建起来足够完善的供应链。”

(3)长期看需企业端、资本方、国家共同努力去解决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问题

不论是传统工业机器人、还是水下机器人这类特种机器人,想要快速发展都需要机器人原厂、机器人配件及生态、集成商、终端用户,上中下游协同发力。

目前在精密减速器领域,即便是绿的谐波这样的头部企业,也与国外差距不小。国内产品在精度、稳定性、使用寿命等方面提升空间很大。“尽管有差距,但是可以用。”有创始人提到,从目前国内供应链的发展阶段来看,完全追上国际顶尖水平,或需30年。

多位采访对象提到,综合产业发展速度和宏观环境来看,目前核心零部件,如谐波减速器, 5年后的技术水平就能满足国内厂商的大部分需求;但RV精密减速器,要追上目前业内第一(日本纳博特斯克)的水平,至少还需10年。

在资本端,对于如何解决卡脖子问题,线性资本董事总经理黄松延认为,目前国产的核心零部件在性价比及迭代速度上具备优势,在向高端突破的路上,一方面,资本方一定要加大投入,才能推动整个产业发展,行业才能诞生更多巨头;另一方面,想要打破瓶颈也需行业、政府各界共同努力。

不过,有投资人认为:“资本始终是逐利的,重资产的产业链企业,投资回报周期长达数十年,回报率也并不高。这一问题的解决,还是需要仰赖国家基金、大资本入局。”

在企业端,蔚建科技的梁衍学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缩短核心零件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核心取决于客户。以减速器为例,在客户方面,由于国内技术相对落后,国外厂家不会买国内的零部件产品;而国内也少有机器人制造商做大负载机器人,国内零部件厂商也缺乏良性的国内客户。这导致国内缺乏攻克技术难题的动力。

“企业的硬件生产标准化后,在加速完善自身供应链体系同时,会推动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变得标准化。”多位采访对象提到,头部企业想要实现品牌升级,国内机器人本体企业还需要在伺服系统、控制器、减速机、以及核心算法或者集成应用技术,这五大领域至少要把握2-3个。

行业问题初现:

低价竞争、人才短缺


(1)初现低价竞争等乱象,打破技术壁垒

随着赛道上的入局者越来越多,产品也渐趋成熟,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产品同质化等问题逐渐显现。

“部分企业外购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件,自身只负责集成组装,这类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存在骗补贴之嫌,同时也搅浑了市场,这也是2018年工业机器人融资事件达到600起的高峰后开始回落的原因之一”,线性资本董事总经理黄松延表示,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占了全球多数市场,初创企业想要立足,首先还是要构建核心技术壁垒。

GGII所长卢彰缘也认为随着行业融资加快,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涌入,各家做的产品的确存在越来越趋同的现象。“但另一方面,机器人在应用场景上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并没有太多能够快速大规模复制的场景。”

他举例说,从半导体的生产工艺来看,用到工业机器人的环节多在芯片封测和晶圆生产两大场景,市场的相较3C、汽车等领域体量较小;半导体属于高端制造,生产环境对机器人要求极高,外资中的安川、KAWASAKI(川崎机器人)等企业,针对半导体行业定制了专用的工业机器人。

以国内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半导体行业并不适合所有厂商都去开发,对于技术壁垒高的企业,这才算是一个很好的细分市场。

但实际上,以低价换份额只能够解一时之渴。卢彰缘进一步强调,用户重视的是好用,而非便宜,如果长期实行低价策略,只会在搅浑整个市场的同时丧失迭代技术的能量。

目前国内销量第一的协作机器人在国内售价未达到国外头部厂商UR产品的一半,在如此巨大的价格优势之下,销售额仍不及UR的50%。

多位采访对象提到,遨博、节卡等国内企业在商业落地上比外资更有优势。但在技术上则与国外头部企业则存在一定的差距。好在诸多细分领域仍旧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留给国内厂商打破低价竞争陷阱、朝高端化迈进的时间尚还充足。

(2)缺乏特定领域人才,仍需大力吸纳核心人才

不论是思灵、优艾智合、还是潜行创新、蔚建科技,团队都是研发人员超50%以上,核心团队基本由同学、同事等具备共识的业内人员组成,在各个企业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国,共同的痛点基本都是缺乏特定领域的专业人才。

目前国内机器人学专业大体分为电子硬件,软件和机械三部分。有创始人提及,但国内接受传统精密机械学习的人比例占的很小,90%的人是进入一个优秀的机器人企业熏陶多年,才培养出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与优秀的模块化拆解工程问题的能力。人才上的差距也是国内与四大家族等机器人企业技术水平存在一定距离的原因。

​​​​第六期“全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巡回调研活动”合作商招募中

​报名热线:400-0756-518​​​​

活动时间:2023-09-01至11-30

  • 旷视接待21国驻华使节 共探智慧城市新机遇
  • 优必选与东风柳汽签订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已收到预付款
  • 受邀参加央视《赢在AI+》,九曜智能亮相2050大会
  • 破解具身智能"数据困局"!松灵发布具身数据服务方案
  • 亮相LogiMAT China!磅旗科技携医药全场景AI无人化方案圈粉无数!
  • 安森美:AMR移动机器人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平地高楼起
  • 大模型技术助力交管智能升级,海康威视亮相第十五届交博会
  • 天链机器人亮相成都工博会 以创新科技驱动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