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线控底盘、激光雷达和计算平台等关键硬件部分已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产厂商,如大疆Mid-40 激光雷达单价仅为3,999元。我们认为,在量产规模效应和国产替代的共同驱动下,长期来看无人配送车辆成本有望下降到10万元以内。
图表:无人配送企业预期量产计划和量产成本
资料来源:车百智库,新智驾,车东西,赛博汽车,中金公司研究部
持证上岗,路权开放是变量
标准制定渊源:借鉴学习,取长补短
无人配送需要政策的规范引导。不同于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先行,监管后置”,无人配送乃至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公共资源”属性决定了政策必须先行规范:
? 安全性:无人配送车辆面临着安全性的问题,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检验和路测才能逐步上路运营。
? 公共资源的占用:无人配送车辆属于新增体系,类似于共享单车,会占用原有的公共道路资源。
欧美政策先行,具有借鉴意义。欧美国家无人配送车市场起步较早,与路权管理对应的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相对较较多。目前各国采用不同模式对无人配送车辆进行管理:
图表:欧美国家无人配送车监管政策
资料来源:车百智库,中金公司研究部
北京批准首批无人配送车,先试先行,示范效应明显
北京采取类似于德国的“车辆自身+运营区域”双审核认证制度率先开放路权。2021年5月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向美团、京东物流、新石器三家企业颁发了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首次给予无人配送车相应路权,向上述三家企业开放北京亦庄225平方公里的区域。
示范效应良好,其他地区或将陆续跟进。我们认为各地政府对无人配送整体持支持鼓励态度,在北京首次向无人配送车开放公开道路路权之前,其他城市已经陆续出现无人配送公开上路试运营的情况。我们认为北京开放路权的示范效应巨大,后续随着无人配送车安全性的逐步提高、生态逐步做大、模式得到验证,将会有更多城市向无人配送车辆开放路权。由于无人配送车占用道路公共资源,我们认为各城市能投入运营的无人配送企业数量将会受到政府监管,因此目前技术、商业案例已经准备充分的企业有望在这次路权的开放中享受比较明显的先发优势。
图表:部分无人配送车试运营城市
资料来源:36氪,新智驾,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多点开花,商业场景各异
无人配送+快递:京东物流
快递配送供需缺口逐渐显现,特定场景下无人车是较好解决方案
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累计完成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从2016年至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复合增长率高达42%,然而期间快递员数量从203万人到400万人,复合增长率只有18%。根据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快递员位列第八,且在过去几个季度中始终保持前十五名,高速增长的快递业务量正在对行业的设施、人员、技术、管理提出全面的挑战。
图表:2015-2020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和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家邮政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快递员在“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中的排名
资料来源:中国人社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无人车在校园等特殊场景拥有较好的应用可能性。1)校园需求旺盛:根据中国教育后勤协会、阿里巴巴研究院发布的《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2019)》,2016年高校快递总量为15亿件,至2019年将突破30亿件,并将保持稳定增长。以教育部披露的当年高等教育在校3,833万人计,人均快递达78件。2)取件效率低下,用户体验差:受到高校学生上课时间的限制,快递取件时间高度集中。加上服务站物品分布杂乱,货架间的距离往往十分狭窄,寻找快递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无人车进一步缩短了货品与用户之间的距离,通过集中派送、标准化服务,灵活机动地为用户提供派送服务,能够满足校园等特殊场景的需求。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进入该赛道,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图表:无人配送+快递行业落地企业
资料来源:智慧物流报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以京东物流为例——多版本迭代,全方位能力
以京东物流为例,京东物流X事业部支持无人配送技术开发。京东物流于2015年底进入无人配送领域的探索与研发,在2016年5月成立X事业部。X事业部被称作是京东物流的“智慧物流技术部队”,打造无人科技,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大板块:无人仓储(无人仓)、无人配送(无人车、无人机)、无人店面(无人超市、无人售卖柜)。
图表:京东物流组织架构图
资料来源:物流沙龙,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京东物流X事业部业务方向
资料来源:京东物流X事业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2016年9月京东物流发布无人仓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原型机,宣告智能物流正式起航;2017年京东618期间智能物流项目开始逐渐投入运营;2019年11月,发布最新一代4.0版本无人配送车;2020年10月与常熟市开展战略合作,致力于打造全球首个无人配送城;今年5月成为首批获得北京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的企业之一。
图表:京东物流无人配送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京东物流X事业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历经四次产品迭代,4.0版本规模投入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