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行业门户网
品牌 活动 访谈】  50强   整机 ​【联盟】 机构 【视界 展会 招聘 云服务   微博     关注公众号
咨询热线400-0756-518
今日焦点
​​​金陵智造AGV舵轮
智慧物流,移动机器人全媒体,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新闻中心
【物流】邱伏生:智能供应链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
来源:物流技术与英语 | 作者:物流技术与英语 | 发布时间: 1571天前 | 11801 次浏览 | 分享到:
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的制胜关键,而智能制造必须要有智能供应链作为保证。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供应链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五个方面典型应用,包括智能化研发设计、供应链需求预测和计划、智能化采购与供应商协同等等,并提出智能制造需要以智能物流作为前提和基础,越来越多的智能制造工厂将智能制造设施嵌入到智能物流系统中,成为流水线化物流系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和部分。

  对于智能工厂而言,生产环节C最担心停工待料导致的无法交付,而如上文所述,绝大多数制造停产都主要是采购业务A和入厂物流B的原因,容易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窘境,所以装配型制造企业,尤其是汽车、家电、电子、重工机械、家居行业,一般都将ABC环节的数字化作为供应链智能交付体系的先决要素。制造业普遍认为:精益(智能)生产必须以精益(智能)物流作为前提。

  对于供应商而言,上述全价值链必须实现OTD(订单到交付),以让采购方实现实时监控和运作管理,从而保证采购方的安定生产和智能制造,此时,相对于采购方,环节D将更加成为供应双方关注的焦点,但是,必须要保证全价值链的有效性,才能够保证交付承诺的兑现。

  对于智能供应链而言,无论是采购方还是供应商,都是为了有效交付,于是,从计划到执行,需要强调几个关键词“保、稳、抓、拉”。

保——保证发运计划,实现有效交付,提高客户满意度。主要包含按照订单交付周期倒排计划、按照订单交付时间预约装车/装柜、有效装车/装柜,以有效相应客户方的ASN(先期交运通知单)等。

  稳——稳定生产计划,实现安定生产和智能制造。主要表现为资源匹配实时监控和检讨、作业执行率保证、强调均衡生产,减少各类偏差带来的库存增加和断点浪费、推动安定生产,精益生产和精益物流协同,以总装作为作业依据,提高计划达成率和直通率。

  抓——狠抓配套计划,实现信息配套和实物配套的完美协同,从而保证生产的可行性。外购件配套计划-不再是保证供应,而是有效供应,以作业计划需求的齐套数量作为采购-到货-收货的依据,并且必须具备实时盘点和提供结果,并且可视化的能力。同时,还需要狠抓自制件配套计划,通常自制件由于管理者对于效率、成本、人员、换模等的考虑,喜欢一次性大规模生产,但是,由此产生了失控的库存,形成无效制造,带来各种变数和经营压力。在智能供应链中,自制件将作为内部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协同配套和数字化要求,避免由此带来对供应链的冲击。此外,信息配套协同实物配套-实时盘点、实时全过程监控、实时预警、响应。

  拉——拉动供应商到货计划。主要包含供应商预约生产-基于采购方的要货计划(ASN)倒排生产,按需生产,不再是自我任性的大批量生产;第三方物流预约到货-基于采购方的要货计划和既定的运输路线,按照顺序收货,实现循环管理,不再是多拉快跑的模式,全过程都有信息监控;实时检验与入库-有必要推动“检验放行及时率”,以保证采购物流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降低检验库存;实际上,如果检验计划和到货物流计划没有协同好,那么检验将成为采购物流中的最大瓶颈。

  如此,方能形成价值链的一体化拉通和标准化运行,如图10所示。

  2. 智能供应链建设过程中的要素协同

  智能供应链建设过程中,将涉及到的要素全面集成,从而实现从信息逻辑到物理逻辑的对应关系,合理分解为多个管理模块之后的协同(不是传统供应链中的购买和拼凑),形成工业大数据平台,如图11所示为某企业制造大数据平台架构与协同逻辑。

  当对应关系建立起来后,智能供应链需要重点关注送货计划-到货管理、存储计划-存储现场、配套计划-实物配套、作业计划-现场作业管理、总装计划-总装作业管理、装车计划-装车装柜六个对应的关键环节参数和标准执行,以解决数据一体化、偏差管理一体化的系统性要求,保证系统能够实现差异控制、先期预警和应急管理。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包装器具设计与身份管理、存储空间的数字化规划和智能仓储设施、工位智能化配送模式和响应参数设置、成品下线到智能化、快速化装车模式等的设计。如图12所示。

  将各个要素协同起来,形成企业物联网(对接互联网),将人、机、料、法、环互联互通起来,通过供应链智能协同系统指挥和运营起来,解决横向+纵向的资源协同(图13、图14)和信息联通。从而形成智能工厂从供应链策略到监控和执行三个层次的系统性联动,如图14所示。

  不同物料、不同订单、不同作业方式、不同工位、不同供应商涉及到的制造需求全面联系起来,形成横向+纵向的协同,支撑过程中信息逻辑和实物逻辑的对应,以保证供应链资源和计划的一致运行,并最终形成综合的报表。

  在协同计划管理的主导下,需要管理和实时监控供应商的到货有效性和实时进度,尤其是需要保证供应商流程偏差所带来的风险。

  仓库物流管理可能涉及到收货、检验和自动立体库等多个环节,都涉及到时间和数量以及信息采集动作,动作的有效性直接实时显示在数字化供应链平台,以监控计划和实际作业之间的差异。

  生产订单执行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交付的可能性,对于智能生产而言,生产异常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就变得尤其重要。

  各个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数据和运行运行状态经过系统算法,形成管理者和决策者需要的报表,比如日计划与产值实时报表、月产值停线时间和原因分析实时报表、月产值计划达成率实时报表、订单延误实时报表、月产值累计达成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分析实时报表以及各项产品和产线产值动态类及报表等,从而能够实时显示当前运作对于供应链战略绩效指标的达成情况。

  各类管理界面的显示和实时报表的生产,有利于决策者思考供应链优化和战略绩效的持续推动和偏差、瓶颈问题的实施解决,从而实现七大管理要求:量化管理、实时管理、可视化管理、PDCA管理、主动管理、目标偏差管理、数字化管理,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当企业逐渐实现了价值链拉通、数字化采购、数字化物流、智能生产之后,整个供应链计划-执行将完全与信息平台融合,实现CPS(信息物理系统),未来的差异可视化不再是反馈给作业人员(从而去开会解决问题),而是反馈给整个供应链系统,从而这个系统实现实时反馈,形成自组织、自管理等智能化的表现,从而实现智能制造,而代表了供应链信息的各个物料包装单元,都将“会说话”,与供应链上的所有元素进行对话和交流,实现人、机、料、法、环、数的互联互通和工业大数据,从而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如图15为某企业智能供应链全要素联通与运作全息图。

  智造供应链的发展以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为基础。自动化主要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控制,离不开各类过程控制类软件的深度应用;信息化主要实现企业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和流程的数字化,打通企业内部及供应链企业间的数据流,以研发设计类、生产调度类、经营管理类、市场营销分析类软件的深度应用为特征。因此,涵盖上述软件类别的工业软件是智造供应链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支撑,可视为智造供应链发展的灵魂和风向标


联系我们:135-1272-6426    188-0319-7535

座机:0319-759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