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直播】  50强   整机  ​【联盟】  机构  【视界】  展会  招聘  云服务          微博   公众号AIrobot518 
【​今日焦点
【行业动态】
NEWS / 新闻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 |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 | 发布时间: 544天前 | 2869 次浏览 | 分享到:
和环境友好。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提高信息获取、数据交互、数据安全等技术保障能力。强化整机、关键部组件、核心软件、算法等重点环节安全风险评估,促进安全能力提升。深化科技伦理风险研判,加快推进相关伦理标准规范研究制订,促进技术创新与科技伦理协调发展。

(三)加快民生及重点行业推广

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医疗、家政等民生领域服务应用,重点提升人机交互可靠性和安全性,开发具有复杂区域引导、灵活操作、鲁棒行走、多模态人机交互的解决方案,满足生命健康、陪伴护理等高品质生活需求。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农业、物流等重点行业应用落地,提升人机交互、灵巧抓取、分拣搬运、智能配送等作业能力。

专栏3 拓展场景应用

开展试点示范。组织人形机器人创新任务揭榜挂帅,探索赋能制造业的路径和模式,遴选优秀成果开展试点应用,定期评估评价。以行业特色场景为牵引,培育一批优质解决方案,遴选行业标杆应用,推动人形机器人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加强供需对接。打造人形机器人赋能供需对接平台,引导传统制造企业、工业园区释放需求,组织人形机器人企业精准服务对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强化全国统一大市场下的标准互认、产品配套、研发协同,加速市场共建、资源共享、利益共赢。

加速成果转化。建设人形机器人创新成果产业化服务平台,建设一批人形机器人成果孵化创新中心,加快共性技术转移和推广应用,提高人形机器人工程化效率,促进成熟产品和解决方案规模化落地。举办赋能成果展,促进产学研用交流合作。

完善应用机制。加大特定场景的深度挖掘和共性场景的规模化推广,定期遴选发布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和推荐目录。鼓励重点行业和地区主动探索开放应用场景,开拓新模式、新服务、新业态。鼓励企业探索面向应用场景的技术创新研发模式,加强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

五、营造产业生态

(一)培育优质企业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链主”企业,带动产业创新资源集聚。针对人形机器人的部组件配套、特色化集成及场景化应用等,加大对优质企业的培育力度,激发涌现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协同发展,营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打造安全可靠的产业生态。

(二)完善创新载体和开源环境

支持建设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凝聚产学研各界优势力量,提升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成立人形机器人百人会等行业组织,促进技术交流、供需对接、国际合作,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建设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推进开源基金会能力建设,加强对重点企业开源项目的支持力度,汇聚全球开发者协同创新。

(三)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引导人形机器人创新要素向基础好、潜力大的地区汇聚,立足各地特色和产业优势建设孵化器和产业园等,打造创新能力强、应用场景佳的优势集聚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构建产业协同生态,推动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企业跨领域合作,开展技术应用联合攻关,增强软硬协同适配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六、强化支撑能力

(一)健全产业标准体系

开展人形机器人标准化路线图研究,全面梳理产业链标准化需求,建立健全人形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分级分类推动标准制定。围绕基础共性、系统评测、安全可信、行业应用等重点方向,加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研制。深入开展标准宣贯推广,促进标准落地实施。大力推动我国标准“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二)提升检验检测和中试验证能力

制定人形机器人产品检验检测方法,建立智能化、可靠性、安全性等关键指标体系,构建可实施、可度量、可扩展的评测基准。打造权威检验检测机构,完善评测配套工具,满足企业和用户的检测认证需求。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等建设人形机器人中试验证平台,加强软硬耦合适配,提供中试熟化、工程开发、工艺改进、软件升级等服务,加速相关

技术成果的工程化落地和产业化应用,推动产品质量提升。

(三)加强安全治理能力

提升人形机器人功能安全性能,确保相关技术产品对人

和环境友好。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提高信息获取、数据交互、数据安全等技术保障能力。强化整机、关键部组件、核心软件、算法等重点环节安全风险评估,促进安全能力提升。深化科技伦理风险研判,加快推进相关伦理标准规范研究制订,促进技术创新与科技伦理协调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同

加强部门协同,统筹推进技术攻关、产业发展、融合应用、安全治理等工作,促进人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融合发展。深化央地协作,优化产业布局,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二)完善产业政策

推动实施人形机器人创新工程,围绕专用软件、核心部组件、整机及应用示范等重点任务加大投入。发挥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带动作用,引导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积极参与。用好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支持领军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组织人形机器人大赛、展会等活动,激发各界创新活力。

(三)加快人才引育

加强人形机器人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鼓励人形机器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共同培养跨学科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增强高水平人才供给。加强职业教育、技术再培训等,大力培育产业应用型人才。加强高端人才海外交流引进,健全人才服务体系,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第六期“全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巡回调研活动”合作商招募中

​报名热线:400-0756-518​​​​

活动时间:2023-09-01至11-30

  • 旷视接待21国驻华使节 共探智慧城市新机遇
  • 优必选与东风柳汽签订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已收到预付款
  • 受邀参加央视《赢在AI+》,九曜智能亮相2050大会
  • 破解具身智能"数据困局"!松灵发布具身数据服务方案
  • 亮相LogiMAT China!磅旗科技携医药全场景AI无人化方案圈粉无数!
  • 安森美:AMR移动机器人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平地高楼起
  • 大模型技术助力交管智能升级,海康威视亮相第十五届交博会
  • 天链机器人亮相成都工博会 以创新科技驱动产业升级